便民诉讼布点划线成网
04.05.2016 18:26
本文来源: 法院
童先华耐心听完刘老太的哭诉后,马上到村上找到刘老太的5个子女,用族规家训和法律法规,劝说刘家五兄妹赡养老人不仅是乡规民约的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最终,刘家五兄妹达成协议:五兄妹每月轮流负责刘老太的生活。
这是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法院开展“便民诉讼”的一个小故事。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辖区农村人口多,地域分布广,山区面积大,部分乡镇交通不便,群众法律知识缺乏。在当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碚法院广泛挖潜,推动组建了一支“素质高、心肠热、威信足”的便民诉讼联络员队伍,聘请了具有一定威望和调解技能的288名同志担任便民诉讼网络“调解员”,实现了民间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无缝对接。童先华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就是便民诉讼网络中“调解员”典型代表。经过培训与指导,这些“调解员”成为法院便民网络的重要环节,成为法院便民“名片”。近年来,这些便民联络员们已渐渐成为了优秀的法制宣传员、纠纷化解员、特邀调解员。
“这些便民诉讼联络员,是法院方便群众诉讼的重要纽带。”北碚法院分管派出法庭工作的副院长杨斌华说。北碚区辖区面积大,山多路险。住址远的老百姓打官司,一般都要在开庭前一天晚上就从家里出发,在法院附近的旅馆住一宿。北碚区法院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便民网络后,辖区内村民有纠纷时,就会习惯先到便民联络站找便民联络员调解,便民联络员随叫随到。处理纠纷时,便民联络员通常都会与法官通电话进行咨询,不管便民联络员什么时候打来咨询电话,北碚法院的法官们总会耐心地给予解答。而便民联络员通过与法官一次次的沟通,自身法律素质也相应提升,有效提高了调处纠纷效率。
“张法官,我们村有一小孩在水塘里游泳溺水身亡了,家长认为村委会有责任。我们正在协调处理,对这类死亡的赔偿,法律有什么规定?”北碚法院柳荫法庭法官张勇接到辖区一名便民联络员打来的求助电话。张勇热情地在电话里就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等相关法律规定作了解释说明,并提供类似法院审判案例供便民联络员作参考。
“下午那个案子调解好了,谢谢你提供的法律帮助。”晚上9点多,便民联络员发来一条表示感谢的短信。收到短信,张勇长长松了一口气,一件辖区内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通过便民联络员调解解决了。
北碚法院的法官们不仅指导便民诉讼联络员调解纠纷,还推行法官分片包干、定点联系制度,定期到各便民诉讼站、联系点,对便民诉讼联络员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在便民诉讼联络员收集挖掘当地村规民约、族规族训、家规家训的基础上,北碚法院帮助逐一梳理、整理,汇集与现行相关法律不相抵触的,指导便民诉讼联络员在调解纠纷时运用。
另外,北碚法院通过设置院长邮箱、建立便民联络员QQ群、定期组织联络员座谈会等形式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该院共对便民诉讼联络员及人民调解员开展培训活动5次,参训200余人次,发放书刊700余册,指导联系工作132人次,接受各便民诉讼站、点咨询1100余人次。
作为全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法院,北碚法院以深入挖掘便民诉讼网络解纷功能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便民诉讼联络员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着力打通法治宣传教育和司法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宣传处
本文来源: 法院
04.05.2016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