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山里的一片“绿叶”
本报记者 胡航宇
在重庆大巴山区,何宜刚老师传授知识、关爱学生,让山里的孩子看到希望——
这是记者第二次进入大巴山腹地重庆城口县。去年6月,在该县采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学校特色办学期间,与高望中学校长何宜刚有一番热情深入的交流。“朴实无华、热情敬业”是他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而此次采访,还是老地方,还是老景象,却与何宜刚阴阳两隔。去年的9月9日,何宜刚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带着沉重的心情倾听了来自何宜刚的同事、学生、家长、父母的回忆讲述,一个个故事,一篇篇日记,一句句诺言,还原出何宜刚作为一个乡村中学校长对教育的赤胆忠心。
从“不可能”到“想不到”
城口县高望初级中学背靠大巴山山脉,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环境,在校学生2000余人,是镇上仅有的一所中学。
2011年,从就任高望中学校长那一刻起,何宜刚就向全校师生立下铮铮誓言:“不但要教良心书,而且要用心良苦地教书!”
在他的遗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六七十本记得满满的工作笔记。另有几本日记,记着他摘抄的名言警句,包含自身修养、脱贫攻坚、创新驱动等内容。每段摘抄后面,都有心得体会,记者数了一下,有300多条。
据高望中学分管后勤工作的陈果回忆,从8月下旬起,何校长的工作就没停下来过。行政工作会、教职工大会、学生报到、家长联席会……加上操场、电子阅览室建设,他每天都忙到深夜。
“他刚到学校,搞了个‘一三五’计划: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见辉煌!曾一度让人难以理解,这是不可能的。”可之后发生的很多事,让语文教研组长李世洪连说几个“想不到”。
“想不到学校竟然历史性地创造了全县同类型学校中考成绩四连冠,连续五年名列全县前茅的辉煌业绩;想不到我们参加中学生演讲比赛从无声无息到屡获甚至常年包揽全县冠军;想不到我校学生2014年参加校园文学创作大赛,7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也有老师因此获得辅导教师一等奖……”
“他是我一生中最信赖最亲近的人。”
王井平,是何校长曾经的学生,去年7月才从高望中学初中毕业,现在在城口县职教中心学习幼儿师范教育专业。
因为父母多病,王井平家里一直很贫困,她告诉记者:“在外面,我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干什么都独来独往,直到遇到了何校长。”
那是2013年,王井平刚上初中,第一次周末放假,她回到离学校30多公里的家中。一进门,发现家里来了一群人,其中一个叔叔和蔼地招呼:“是井平回来了吗?”走近一看,啊!是学校的何校长!
何校长微笑着说:“井平啊,在家要帮助父母,努力学习改变生活状态,有什么困难,我们共同克服,好不好?”
去年6月,王井平初中毕业,准备到深圳打工,减轻家庭负担。何宜刚了解到,她喜欢幼师,就循循开导她:“当老师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助更多山里的贫困学生接受教育,告别贫穷。”
王井平牢牢记住了何校长鼓励的话,并梦想成真地选择了就读职中幼师专业。就在职中开学前一天,何宜刚将6500元钱送到王井平家。
“每次跟何校长交流,都让我心里充满了阳光,充满了自信,他是我一生中最信赖最亲近的人。”王井平说,她也要做一片大山的“绿叶”,将何校长的精神传承下去。
“把娃娃交给他放心!”
何宜刚二十几年工作历程中,先后辗转于远离县城的岚天小学、修齐中学、明通中学,从小学教员到政教处主任、中学副校长,2011年调任高望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无论是当教师,还是当校长,他始终把学生的冷暖、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
“农村家庭砸锅卖铁的,就是想让娃娃接受好的教育,以前镇上没这个条件,都想办法把娃娃往县城送。”学生家长戴录跃说,最近几年学校变化很大,他放心地把娃娃交给了何宜刚。而家长彭军在县城里买了房和车,他还是让娃娃在这所农村学校上学,也因为学校给了他和家人信心。
在校工作五年多来,何宜刚带领全校师生改善了高望中学的办学条件,先后新建了一千余平方米的运动场,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两栋新大楼,建起了图书阅览室、音乐室、书法及美术室以及各种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每个教室均安装了电脑、展示平台、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基本步入现代信息化时代。
日前,中共城口县委县政府追授何宜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他记三等功,并开展了在全县范围内向他学习的活动。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这些大山里的贫困孩子充满自信,看到希望。他们好了,他们的下一代才能真正摆脱贫困。”何宜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那些有着责任和担当,正通过不断努力改变山区教育状况的教育人的心声。(本报记者 胡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