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生态文章” 发展绿色经济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陈文森。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8月18日,第十三届(2016)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召开。与会代表认为,酉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不只是畜牧业,近年来,酉阳县紧扣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始终坚持生态建设经济化、经济发展生态化,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工业等特色生态经济,实现了发展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
近日,酉阳县县委书记陈文森就如何走好生态产业发展之路,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重庆日报:自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来,酉阳的生态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文森:3年多来,我县紧扣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严格按照“五个决不能”底线要求,牢固树立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及时优化发展思路,把发展战略从“工业强县、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调整到“生态强县、绿色富民”上来,推进城乡生态共建,努力形成差异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新格局。一是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污染总量减排制度,健全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零容忍”。二是深入开展环保“五大行动”,县城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板溪等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到2015年底城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以上,43个城镇集中饮用水达标率100%,单位GDP能耗下降3.1%,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3天。三是强化生态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和特色经济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5%。
重庆日报:生态形势的改变,对酉阳生态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陈文森:酉阳广袤的土地、森林、草场,丰富的水资源,都是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具体而言,我县具备生态产业发展的三大比较优势。
一是拥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比较优势。酉阳境内风景秀丽,拥有桃花源国家5A级景区,龚滩古镇、龙潭古镇2个国家4A级景区,桃花源、巴尔盖2个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大坂营原始森林,是重庆市最大的一片“肺叶”,平均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浓度高达8万多个,被誉为“天然氧吧、植物王国”。
二是拥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比较优势。酉阳宜牧灌木林地及草地面积达470万亩,年产秸秆38万吨以上,再加上有“酉州乌羊”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发展特色养殖业潜力巨大。酉阳素有“世界青蒿之都”、“天然药库”的美誉,有“酉阳青蒿”、“花田贡米”、“武陵天椒”、“酉阳油茶”、“后坪苦荞”等品牌,发展特色种植业空间广阔。
三是拥有发展生态工业的比较优势。酉阳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由小坝全民创业园、板溪轻工业园、龙江重工业园、渝东南现代物流园四个组团组成,是做足“点上开发”文章的大平台。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珠宝和贵金属加工等产业集群的条件。
重庆日报:目前,酉阳生态产业化发展的态势如何?
陈文森:我县始终坚持生态建设经济化、经济发展生态化,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了发展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
一是民俗生态旅游持续升温。突出“生态、民俗”两大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提档升级景区品质,强化要素配套,深化产业融合,实施立体营销,形成多个“A级景区群”,荣登“2015旅游业最美中国榜”。2015年共接待游客8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分别增长16.39%和25.43%,旅游业已成为我县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是特色效益农业稳步发展。坚持“绿色、无公害、有机”方向,累计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84家,建成青花椒、油茶、中药材等各类特色产业基地125万亩,成功申报“酉阳贡米”、“酉阳油茶”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48个,包装上市绿色生态农特产品376个,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被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是绿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以资源型加工业为主攻方向,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培育规上企业33家,初步形成珠宝及贵重金属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绿色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园区工业集中度达87.5%。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2%,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重庆日报: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加快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特色资源加工业等生态型产业。结合实践,下一步,酉阳在生态产业化发展上有哪些谋划?
陈文森:我县将紧扣五大功能区域定位,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围绕景区、园区、城区精深开发和乡村特色发展两大路径,引导产业向“景区、园区、城区”等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提高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酉阳建成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真正让86万酉阳人民同步奔小康、共享新生活。
一是调优产业结构。巩固桃花源国家5A级景区、龚滩古镇和龙潭古镇国家4A级景区创建成果,全力以赴争创阿蓬江国家4A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形成以旅游县城、旅游集镇、旅游乡村为支撑的旅游强县。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全力推进“中药材、油茶、山羊、青花椒、蔬菜、茶叶”6大十亿级和“优质稻、苦荞、冷水鱼”3大五亿级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全国中药材基地县、全国生态有机油茶大县、中国南方羊都、全国生态花椒之乡,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效益。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工业。促进农业向工业端延伸,重点抓好特色药业、特色酒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土家文化创意产品、特色旅游商品等五大特色工业。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要素链,运用科技创新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联姻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县内企业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产业化联盟,积极引进高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三是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刚性约束。坚决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部署,千方百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全力以赴降低土地、能源、水消耗强度,为做大优势企业、招引生态项目腾空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以硬指标倒逼发展转型。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切实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轻环境压力和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