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场所消费调查出炉 教你避开这些常见的“坑”

22.11.2017  09:04

  骑动感单车、练印式瑜伽、玩跑步机……在健身房里塑形释放压力,已成为不少都市人工作之余的首选活动。那么,市内健身场所服务质量和水平如何?有哪些消费陷阱和安全隐患需要注意?

  今年8月至9月,市消委会委托立信(重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对主城9区45家健身场所开展体验式调查,完成有效体验问卷45份,一对一访问问卷502份。昨日,这份《2017年健身场所消费者体验式调查报告》出炉。

  1 广告宣传误导

  调查显示,有315人通过会籍顾问、宣传单、电视广告等渠道获得健身场所信息。其中,11.75%的人认为信息存在夸大现象,不实的图片和文字宣扬健身环境和器材,对消费者存在误导。

  调查还显示,存在健身场所销售人员口头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其中,18.88%的人反映健身场所未兑现承诺,比如承诺的健身课程、送礼品、返现、健身物品打折等。

  2 健身合同陷阱

  调查发现,有部分健身场所采用会员申请书、会员守则、会员章程、会员入会协议、会员须知等预先拟定合同格式条款,来排除消费者权利,免除经营者责任,合同存在陷阱。

  被排除的权利主要涉及消费者安全权、财产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解决争议的权利,如“您在此声明,您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并承诺受伤、感染疾病及损失、遗失或个人物品被盗,您将自行承担上述过程中引起的任何损害和损失”、“本人谨声明自愿缴付之款项,将不退还”等。

  3 场所安全隐患

  调查显示,有6家健身场所存在安全通道堵塞、缺少消防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有6家健身场所在哑铃、杠铃等安全风险较高的区域,健身时缺乏防护措施;有32人反映健身场所空间太小、器材摆放较密集,哑铃等器材摆放较高等安全风险问题。

  调查还发现,部分健身场所的器材名称、用途、使用方法等标注不齐全,维护监管不到位,部分器材存在陈旧、老化现象。

  4 缺乏规范经营

  针对因经营不善关张歇业或向他人转让、卷款跑路的问题,调查显示,有13人遇到过所在健身场所停止营业的情况,其中4人表示得到解决,5人反映解决不及时,4人反映一直未得到解决。

  此外,部分健身场所存在公示不规范的行为:有23家未公示营业执照,有22家无价目表或不主动提供价目表,有32家未公示健身须知,有24家未张贴营业时间表。

   建议

  提升签约观念 留存签约凭证

  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健身行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建议行业组织对设立健身会所作出指导性意见。健身市场监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希望各方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同时,建议经营者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员工培训制度。

  该负责人特别提醒消费者,选择健身场所首先应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利用网络、到现场、对比择优等方式多方考察。其次,细读合同条款,提升签约观念,尤其是有异议条款内容必须当面确认,避免日后产生纠纷。第三,一定要留存健身签约凭证。

编辑: 赵紫东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