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患白血病需骨髓移植 最易匹配的父亲为何支支吾吾?

27.04.2015  10:32
【摘要】 儿子患白血病需骨髓移植 父亲最易匹配却支支吾吾 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

▲许科龙编织手工艺品为孩子续命

  昨天,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里,许科龙满怀慈爱地望着病床上的儿子坤坤。去年10月,7岁的坤坤被诊断患上白血病,他和爱人陷入了悲痛之中。医生告诉他们,要想救坤坤,做骨髓移植是最佳方案,且父母最容易匹配。

  听到这个消息,许科龙显得很犹豫。他是一位冷血父亲吗?不是,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他难以向孩子启齿的秘密。

   儿子患病 父亲吐露尘封秘密

  许科龙和妻子住在奉节县平安乡平安村,两人以打工和务农为生,日子尽管紧巴,但还算幸福。去年9月,平安村连降暴雨,河水迅速上涨,淹没了他们的屋子。水退后,就在老许忙着给房子排水时,他发现孩子坤坤的背部和臀部出现了几处青斑。过了几天,坤坤的班主任告诉老许,孩子最近状态不好,原本活泼好动的他,突然每天都显得很疲惫,走路也轻飘飘的,体育课才做完热身,就已经开始大口喘气。

  老许决定带坤坤去医院看看。国庆第一天,县医院检查给出的结果将他吓懵了:坤坤白细胞异常,怀疑是白血病。第二天,老许连忙带着坤坤来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3日,坤坤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医生拿出了两套治疗方案:一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即通常说的骨髓移植,二是化疗。相对而言,如果有条件做骨髓移植,治愈率会更高。骨髓移植配型最好从父母或兄弟姐妹中选择,如果不成,再在近亲和志愿者中选择。

  老许和妻子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坤坤做骨髓移植的首选。医生让老许做决定,着手准备相关移植事宜。不过,老许却支支吾吾地犹豫不决,大家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当爸爸的怎么这样?

  7岁的坤坤躺在病床上,病情开始明显恶化,老许坐不住了,决定公开一个隐瞒已久的秘密:“我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坤坤是我领养的。

   养父着急

  亲生父母拒伸援手?

  老许回忆,2007年,38岁的他和妻子仍没有孩子,渴望孩子的他们,从村里另一户人家领养了才出生3天的坤坤。

  坤坤的到来,给老许夫妻带来了久违的快乐,老许给他上了户,正式成为一家人。谁知1个月后,老许的妻子也有了身孕。“真的是老天保佑,做好事肯定有好报。

  不久,妹妹降临,老许有了自己的亲生孩子。有人劝他将坤坤送还回去,但他坚决拒绝了。老许说,坤坤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乖巧懂事、还特别聪明,在他和妻子眼中,就是亲生儿子,“怎么可能不要?

  7年过去了,老许没有跟坤坤亲生父母联系过,他也不曾将这一秘密告诉任何人,直到现在,坤坤也不知道真相,他希望坤坤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成长,不受外界任何伤害。

  “我哪里说得出口?又该怎么跟坤坤说?”老许回忆起坤坤才到这个家庭时,他有多么激动。“他在襁褓里,我接过来,手不停发抖,一用力,又怕抱疼他。我怕万一秘密公开了,坤坤承受不了。

  10月19日,坤坤确诊的第16天,老许开始尝试联系坤坤的亲生父母。通过当初领养的中介人,老许得知对方一家已经到江苏打工。他要到对方电话,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打了过去。

  “他们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只说回来太远了,让我将坤坤的骨髓配对检查结果传给他们,然后他们再到当地医院检查,看是否能配对成功。”老许说,他觉得这样太麻烦,询问对方能不能赶回重庆,到儿童医院当面做配对,并可以报销来回车票,但对方拒绝了。

  对方这样的态度让老许有点灰心。此后半年多时间,老许没有再跟对方联系,他只能选择让坤坤化疗,尽可能与老天争取时间。

   误会消除

  两家人携手救坤坤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拨通了坤坤父亲彭先生的电话。电话另一头,是彭先生的儿子和彭先生的妻子。彭先生的儿子说,他们现在是四口之家,姐姐和他,加上父母。坤坤的确是老许从他们家领养的孩子,去年老许确实给他们打来电话,称孩子疑是患上白血病,但有待进一步确诊。

  “我们告诉他,如果孩子确实是白血病,若配对成功,我们愿意捐献骨髓。”对方说,许先生要求回重庆进行配对检查,他们觉得一家人都有工作忙不开,回去太麻烦了。

  对方说,既然坤坤确诊是白血病,那病情就不能再拖。他认为,老许应该尽快将坤坤的骨髓配对检查报告发给他们,他们再到当地医院查看是否能配对成功。

  他们为什么没有主动跟老许联系?他们是否关心过坤坤的病情?彭先生的儿子坦言,确实没有联系过。“我们以为老许没有再给我们打电话,就是孩子没有得白血病。

  老许和妻子在儿童医院后面的民居租了房,和房东一人一间,每月800元。“一来节约开销,二来方便照顾坤坤。”老许说,坤坤化疗的效果不错,病情有了好转。他每天会带着坤坤去外面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

  最近,老许正在跟着病友们一起学习制作手工艺品,用线将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珠子串成各种造型。工地上干活磨成的粗糙大手,在小巧玲珑的珠子面前显得笨拙,但老许学得很认真。

  “这是同病房的家属教我编的,我想把它们卖出去,给孩子筹下一个疗程的医药费。”老许说,他不知道自己编的工艺品能否卖出去,他只是觉得只要自己在编,就是在给孩子续命。

  重庆晚报记者 熊志翔 通讯员 牛志信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