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这个元代武将 写下描写武隆的第一首诗
位于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有着“渝黔门屏”之称的武隆,自古以来就是渝东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回溯时光,有多少古代文人曾经来此吟诗作赋?这些诗歌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武隆,在当地专家的带领下,试图还原一幅武隆古诗地图。
元代武将是诗咏武隆第一人
谁是诗咏武隆的第一人?
记者在翻阅2013年出版的《武隆诗韵》一书时发现,描写武隆的第一首诗歌创作于元代。
圣水三潮
(元)向午凤
新丰谷里曾为瑞,
分得黔南一派川。
按候潺湲称圣水,
因时高洁本灵泉。
挽来堪洗王朝甲,
流去当澄海天外。
自是神龙长卧此,
甘霖谤沛任推迁。
“作为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宋时期,就有诗人在武隆吟诗作赋,不过由于武隆独立成县的历史并不是太长,再加上长期的战乱,导致大量诗歌失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流传下来,以描写武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只有20多首。”武隆区文联联络部主任江华介绍,创作于元代的《圣水三潮》则是现有文献所记载的,描写武隆最早的一首诗歌。
“三潮圣水是位于武隆火炉镇徐家村的一口间歇泉,每日上午8时、中午12时、下午6时定时涌水三次,曾是武隆著名景点,清代《四川通志》记载的‘信水在武隆,其泉如沸,日有三潮,每至高尺余’说的就是这里。”江华说。
这首《圣水三潮》究竟是何人所写呢?
“元成宗年间,曾担任绍庆路总管(元代官名)的向午凤是这首诗歌的作者。”江华说,由于资料缺失,写作该诗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据现有史料可以推断,该诗为武将向午凤在回老家恩施的途中,路过位于火炉镇的三潮圣水,触景生情,创作而成,用一句“挽来堪洗王朝甲,流去当澄海天外”,表达了自己厌倦战争,希望早日解甲归田的心情。
三潮圣水现状如何?记者在江华的带领下,从武隆城区出发,驱车约一小时,并步行半小时后,来到了位于火炉镇徐家村附近的三潮圣水。
“这就是三潮圣水。”当走到一处绝壁时,江华指着绝壁下的一股泉眼对记者说。但当记者走到泉眼附近,却并未看到泉水涌出的情景。
难道圣水已经干涸?
“现在三潮圣水依然会在每日上午8时、中午12时、下午6时定时涌水三次,现在是下午3时,泉水自然还未涌出。”江华介绍。
衣冠冢前,文人凭吊长孙无忌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的一场诬告,让长安朝野发生巨变,一位六旬老者成为这场诬告的最大输家,被逐出长安,流放黔州(今彭水、黔江一带)。
这位老者就是当时皇帝李治的舅舅,被封为赵国公的长孙无忌。还没走到黔州,他就接到了朝廷让其自缢的旨意。
长孙无忌画像
“千古冤沉谁与雪,一朝功大尚凌烟。”站在武隆江口镇长孙无忌的墓前,江口镇文化委员张杰不无感慨地吟诵起清朝诗人舒同珍所写的《题长孙无忌墓》。
据史料记载,长孙无忌最后陪葬于昭陵,那为何在武隆会有他的坟墓呢?
“其实,武隆的长孙无忌墓只是一个衣冠冢。”张杰说,当年长孙无忌路过武隆时,诬告他的许敬宗为防他复出,派出袁公瑜用武则天的密旨逼杀了长孙无忌,让这位三朝老臣冤死异乡。
忌惮于长孙无忌的声望,黔州府令经过多方挑选,选中了江口镇江边的这块土地,并把长孙无忌的尸身暂时安葬于此。15年后,长孙无忌沉冤昭雪,尸首归葬于昭陵,这里则成为一处衣冠冢。
“虽然只是一座衣冠冢,但长孙无忌的名声依然让前来此拜谒的文人志士络绎不绝。”张杰说,除了上文提到的《题长孙无忌墓》外,曾担任黔江知县的翁若梅在《过彭阳怀长孙丞相》中用一句“三潮水涌孤臣泪,九曲溪回迁客肠”,对长孙无忌的冤死唏嘘不已。
记者发现,在长孙无忌墓碑旁,还树有一块清咸丰十年所立的诗碑,碑上用“叹旧怀贤此地过,风徽邈矣望山河。已悲埋骨同心少,空怨孤忠血泪多”,对长孙无忌的一生进行了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这首32句共224字的诗文,也是现有文献中,最长的描写武隆的诗歌。
武隆区江口镇的长孙无忌墓
据史料记载,长孙无忌墓主基古朴庄重、工艺精湛,石碑、石狮、石兔、石马排列有序,而如今的墓碑却只是一个圆形黄土冢,其余器物都难觅踪影。
“因修建年代久远,再加上自然因素影响,虽后世多次对长孙无忌衣冠冢进行修缮,但它仍遭到一定程度损坏。”武隆区文管所工作人员陈建军告诉记者。
“我们已经启动了对长孙无忌墓的保护工作。”陈建军说,目前,《长孙无忌墓修缮及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将对长孙无忌墓进行保护性维修,让大家能在此缅怀一代名臣。
让王阳明为其写诗的刘秋佩
“近年来,我们在《同治重修涪州志》中发现了《赠刘秋佩》和《又赠刘秋佩》两首描写武隆的诗歌,和其他描写武隆风景的诗歌不同,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是描述一段友谊的。”江华说,该诗作者便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而他所提到的刘秋佩,就出生在今武隆区凤来乡。
江华说,刘秋佩自幼聪颖,15岁外出游学,28岁考取进士,被明孝宗皇帝亲点为留朝进士,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又被提为户部给事中。
刘秋佩性格坚毅,为人正直清明,眼见户部官员荒废政务,懈怠民生,感到十分痛心。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上书弹劾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被当时的孝宗皇帝所称赞,获得忠直之名。
江华推测,正因有着忠直之名,刘秋佩也结识了一大群志同道合、怀揣济世救民理想的同道中人,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大儒王阳明。
王阳明用《赠刘秋佩》和《又赠刘秋佩》两首诗记录下这段友谊,并在《又赠刘秋佩》中称赞刘秋佩:“检点同年三百辈,大都碌碌在风尘。西川若也无秋佩,谁做乾坤不朽人。”
这段友谊也同样让刘秋佩受益匪浅。江华说,在王阳明的影响下,刘秋佩逐渐成为心学的积极传播者,并于1514年在凤来乡创办了白云书院,把自己一介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全部融入幼童启蒙教育之中,也让“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广为传播。
白云书院和刘秋佩故居现状如何?
记者在凤来乡看到,历经数百年的刘秋佩故居已十分破败,保存相对完好的只剩一间厢房。而白云书院则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只剩下一堆石头和石台。
武隆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启动了对刘秋佩故居的保护工程,将于近日对其进行修复,让它早日焕发光彩。”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新丰谷里曾为瑞 分得黔南一派川——武隆古诗探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