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学生筹6万元拍电影 获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奖
王锐
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报道
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六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昨日传来喜讯,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三年级在校生王锐凭借故事片《冥婚》摘得最佳剧情长片大奖。接受重庆晨报独家专访时,王锐说自己很忐忑,“我只是用自己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关于老家民俗的故事,不小心得了大奖,很担心今后的创作变得浮躁。”
视角独到
展示民俗与人性的挣扎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被称为中国大学生电影节中的“奥斯卡”,《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就是从这里出发而广为人知。而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单元也堪称中国当代青年影人的摇篮,本届大赛吸引了包括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纽约电影学院等600多所全球知名院校的3612部作品。
这一次的大影节,最佳剧情长片也是原创影片奖项中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前几年甚至出现过空缺。这部征服了所有评委的影片其实是王锐和同学去年暑假完成的课程作业,故事以陕西农村两位父亲的角度出发,诠释了民俗与人性在命运无常下的纠葛,将人性中的善与恶、罪与罚通过平静的电影语言展现出来,拥有直指人心的能量。
“去年我回了一趟阔别十几年的乡下老家,发现小时候见过的‘冥婚’习俗竟一直存在,这在文明社会很难想象,我要把它记录下来。”王锐说,这样的初衷让作品在故事片的外壳下隐藏了纪录片的影子,“我希望通过几个底层人民的经历与观众真诚沟通,让一种类似人文关怀的东西得到缓释。”
创作不易
经费紧缺村民起初不理解
出生于1993年的王锐来自陕西咸阳,父亲从事建筑行业,母亲则是唐卡画师,即使有一个小康之家做坚实后盾,拍摄《冥婚》时王锐和他的团队也遭遇了经费困难。
“整个制作费预算在6万元左右。”王锐说,《冥婚》是他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希望以新人身份全程体验一部电影的市场化运作流程,“我们几乎每天在都跑赞助,但结果令人沮丧。”
在切身感受到资金对创作的重要性之后,王锐最终只能和组员们一起联系亲友筹钱。“我的学费全搭了进去,还找朋友借了两万元。”
而外景地村民起初的不理解也让王锐有些意外。王锐回忆,他们扛着机器进村时,一些村民并不乐意合作,“毕竟冥婚这东西在他们心里是有禁忌的,为了阐述清楚拍摄工作的意义,我们也费了好些力气。”
专家说>
获奖是对严肃题材的鼓励
《冥婚》以民俗题材从上千部影片中脱颖而出,这让西南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刘帆博士很是感慨,“全国电影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在拍片,但要讲好故事并不容易,尤其是这种小众的略显沉闷的故事能拿到最佳,我觉得是对青年电影人很好的鼓励。”
刘帆说,当下电影圈生态充斥着喧嚣和浮华,《冥婚》能在大学生评委和专家评审两个层面获得认可,说明大家还是很期待严肃题材影像创作的,“电影当然应该是多元化的,但绝不能只是低幼搞笑的娱乐化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