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顾重庆 登鹅岭游三峡尝美食
林伟国 重庆晨报记者 高科 摄
陈继华 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当年参与接待的一位工作人员和厨师,回忆了李光耀访渝的点点滴滴
1980年11月,李光耀曾到重庆访问过。那次重庆之行,李光耀登上鹅岭公园观看了山城美景,游览三峡等。
昨天,重庆晨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当年的两位亲历者。一位是当年的厨师,一位是参与了接待的工作人员,他们回忆了35年前的点点滴滴。
讲述人:林伟国 “李光耀始终面带微笑,非常有气质”
重庆晨报记者 欧阳玉姝 报道
“他穿着一套深色西装,下飞机前挥手致意,始终面带微笑,非常有气质,神采奕奕。”昨天,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干了36年外事工作的林伟国回忆起了李光耀与重庆之缘。
林伟国今年61岁。1980年11月的一天,根据中央政府的安排,李光耀到访重庆,林伟国当时26岁,刚到市外办秘书科工作不到一年。
“李光耀要来重庆访问的通知,大概是提前一周才得知的,比较突然。现在的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原来叫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那时只有20来人,听到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要来,绝对是全体总动员准备。”林伟国说,在前期的准备中,他负责印送请柬、菜单等工作。“请柬菜单是在嘉陵印刷厂印制的,当时是需要保密的。”
李光耀来重庆前,先访问的是云南省昆明市。11月的重庆大多是有雾的,林伟国回忆,李光耀到重庆访问期间,每天都是晴天。“记得李光耀抵达时是下午,天气很好,他乘坐的专机准点抵达重庆白市驿机场。”
李光耀下榻的宾馆潘家坪国宾馆,就是今天的渝州宾馆。所有随行人员也一同入住。
当天为李光耀一行设立的国宴在渝州宾馆举行,一共有5桌。林伟国和空军专机机组人员一桌,“都是10人一桌,依稀记得有8个冷碟,8个热菜,还有甜点和水果。菜品很精致,我对甜品叶儿粑印象深刻,外面的皮是用广柑叶子包起来的,糯米黏度刚刚好,香味四溢。”
鹅岭公园当时是看重庆全景的好地方,“李光耀第二天去了鹅岭,俯瞰山城。”
讲述人:陈继华 “李光耀对重庆美食非常喜欢”
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报道
67岁的陈继华,已经做了解放碑鑫麻抄手11年的老板。在人来人往的用餐时间,很少有客人会留意他。更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在35年前为当时访问重庆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烹饪过5顿饭菜。11年前,陈继华在长江上可谓鼎鼎有名,因为他是重庆长江轮船分公司唯一的行政总厨。
“那是我接待过的最高规格领导人,‘一级任务特级保卫’,这是我接到的仅有八个字的通知。”陈继华说,他是在李光耀来重庆的一个月前就接到任务了。
“我记得船是东方红49号,白蓝相间,是当时长江上最好的客船。为了接待李光耀,公司专门改造了船舱,把两间二等舱改成了一个套房,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客厅。”改装轮船的同时,15套94头的青花瓷餐具,正从江西九江运往重庆。
陈继华说,当时的菜单是他拟定的,“光菜单就提供了七八份,每一份的菜式都不一样。”
掰着指头一一数来,陈继华说,他一共为李光耀做了5顿饭。船是从重庆到宜昌,但因为修三峡大坝,李光耀总理一行在湖北陡山沱就下了船。
启航后的工作是高度紧张的,“除了晚上休息,我一分钟都没有离开过厨房。”陈继华说,所有的菜式,都是他亲自决定,亲自烹饪。
究竟有哪些菜入选了李光耀的菜单呢?担担面、山城汤圆、干烧鱼、鸡汁抄手、干煸鳝丝……这些重庆人熟悉的家常小菜和小吃,都榜上有名。“每餐都是中西搭配,以中餐为主,当然也少不了重庆特色的食物,但不多,每餐只有两三道。”
每道菜做好后,陈继华都会亲自试菜,口味不能有一点偏差。摆盘完毕的菜肴则通过厨房小电梯,直接从1楼厨房送到3楼的餐厅内。因此在两天的航程里,陈继华从来没有见过李光耀本人。
“我们都是通过菜交流,我发现每餐烹饪的重庆家常菜,李光耀一行人都吃了不少,这说明他对重庆美食是非常喜欢的。”陈继华说。
李光耀15年前要求 新加坡关注中国西部
重庆晨报记者 郎清湘 报道
“大概是在2000年时,李光耀就提出新加坡政府和企业要关注中国西部地区的巨大潜力,他已经意识到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将向西部地区转移。”昨晚,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中国市场总监陈寿章说。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旗下有包括《联合早报》在内的20余家报纸和杂志,陈寿章曾担任过《联合早报》重庆分社副社长等职务。
正是在李光耀的关注下,《联合早报》开始致力于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报道,在重庆和新加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2001年,经外交部批准,《联合早报》重庆分社设立,由此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可设外国媒体常驻机构的城市。
“之前新加坡人对重庆基本上没概念,更谈不上了解。由于我们常驻重庆后,增加了重庆基础建设、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报道的力度,大家开始关注起重庆。这也是我们的主要想法,帮助新加坡更好的更深入的了解重庆。”
据统计,目前新加坡在重庆投资的企业已达212家,已成为重庆第二大外资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