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帆:以科技创新迎来新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杨帆
新华网重庆3月10日电(记者陈国洲)一个时代推崇什么,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品格,也昭示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潜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必须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就这一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总工会副主席(挂职)、重庆科技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杨帆就过去一年来重庆的科技创新情况和对科技创新的期盼接受采访。以下是杨帆采访实录:
杨帆:“十三五”开局之年刚刚过去,作为科技系统的一名基层代表,很欣喜的感受到了重庆上下扎扎实实抓创新、实实在在图发展的浓厚氛围。
重庆作为双欠地区,创新一直是短板。重庆市委首次召开了以创新为主题的四届九次全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配套文件和工作措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强化区域科技创新的“技术”、“资本”、“创新生态”三大支撑,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成功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排名和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均跃升为全国第8位,居中西部前列。
科技创新,创新主体的活力是源泉所在,围绕这个问题,重庆全面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推出科研项目与科技经费管理“七条新政”,对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充分放权,将研发人员从繁杂的预算编制和经费审计中解放出来,而将有限的精力全心投入到创新研发中。除此,在科技成果管理改革方面,也已全面下放科研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并加大成果转移转化激励、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财税政策,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双肩挑”等,这一些举措都极大的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与活力。
同时,重庆也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劵2.3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级3260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71家,同比增长161%,为直辖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当然,光有了动力那还不够,还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生态链,重庆紧扣研发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三大创新环节,统筹布局科技平台和科技园区,不断完善创新链。其中,由市科委牵头重点打造的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以“互联网+”的方式开启了人才、成果、资本、资源、服务的共享与协同创新模式。同时,依托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加快建设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在五大功能区域布局片区性技术转移中心,培育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平台近百个,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科技成果不再躺在深闺无人问津。
而进一步完善的科技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体系也更好的为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去年重庆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17亿元,同比增长72.9%;2016年技术合同交易额更是突破了500亿元,同比实现金额翻番,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2016年,重庆研发投入强度也达到了1.7%左右,约300亿元,三年持续保持了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这是非常大的进步,很不容易。我作为科技系统的一名代表,有幸见证了近年重庆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我们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体制机制的革新居然真的实现了,广大的科技人员真的是备受鼓舞更倍感振奋。
今年“两会”,我也带来了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产业工人(农民工)素质技能等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对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2017年,我也将按照市委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重庆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部创新中心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