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柑橘交易中心将在忠县上线
忠州新闻网消息,“半城山水满城橘,一州忠义九州魂”。简单的诗句凝练出忠县最形象的特征:背靠青山,紧挨长江,以盛产柑橘闻名;一个“忠”字,既是城市名字,也代表了这座城市想传承的忠义文化。
以生态优先,发展以柑橘为代表的特色农业,让忠县不仅形成了“产加销、研学旅”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柑橘示范区,还为长江两岸贡献了一条柑橘生态走廊,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柑橘让22万人就业
8月28日,忠县涂井乡友谊村,59岁的果农马和礼一大早便走进马家山坡上的果园,开始了立秋后的农忙。
果园里种的是晚熟夏橙“奥林达”。每年五、六月份是最忙碌的下果季节,之后炎热的夏季便迎来漫长的农闲。直到处暑后,果农才开始新的劳作,就是给果树掰去嫩梢。
高温多雨季节之后,果树便会大量抽发夏梢,夏梢抽生数量过多,会与幼果争夺养分,并引起落果。马和礼的工作便是人工抹梢。
果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工作:打药、上肥、掏虫……其中,抹梢算较轻松的活,工作强度不大,但连续10多天,每天都要忙到8个小时以上。
“我们的生活全部是柑橘。”马和礼说,之前他在外打工做衣服,看到忠县柑橘形成规模并产业化后,他回到家乡当起果农。
现在果园老板每天给马和礼的工钱是70元,一年要干上200多天。在果园务工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马和礼一年能拿到2万多元。但马和礼从柑橘产业拿到的大头,还来自他开办的“半城橘园”农家乐。
“最多时一天来了200多人。”马和礼说,“这周末又来了两桌游客,仅靠几个月的旅游旺季就收入10多万元,柑橘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县果业局副局长牟其林说,忠县种植柑橘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引进了春见、红美人、沃柑、沙糖柑等柑橘品种,开始打造“忠橙”“忠州橙汁”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忠橙”田间收购价约12元/公斤,在北京最高零售价达到60元/公斤。
截至2017年7月,全县柑橘产业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重庆市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17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6家(其中国家级4家);组建柑橘商会1家,柑橘联合协会1家。全县有22万人从事着与柑橘相关的产业。
特色农业也要绿色生产
作为重庆柑橘核心区、全国柑橘示范区,忠县目前已经建成了35万亩标准化柑橘基地果园,其中22万亩位于长江两岸,形成了长江两岸柑橘生态走廊,让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提升柑橘产业附加值,忠县先后引进了派森百、鲜果集等众多柑橘加工企业。
“橙汁加工行业有句话叫‘一半柑橘一半渣’,意思就是加工一吨柑橘,基本上就会产生半吨的柑橘皮渣。”牟其林介绍,每年忠县柑橘加工业产生10多万吨的柑橘皮渣,过去这些柑橘皮渣直接填埋到农田,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解决柑橘皮渣的问题,忠县进行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在经过柑橘皮渣变有机肥、变饲料等科技攻关后,派森百、鲜果集等加工企业先后建起了自己的有机肥和柑橘饲料生产线,解决了部分柑橘皮渣的污染问题。由于柑橘皮渣的量太大,单靠企业自己解决仍然十分困难。
为此,忠县又引进了主流生物科技、圣沛农业等皮渣深加工企业,专门解决柑橘皮渣问题。其中,主流生物科技公司的柑橘皮渣处理项目,主要是提取柑橘皮渣的有用成分,生产橙皮甙、果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圣沛农业则主要利用柑橘皮渣生产有机肥。
主流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石圣洪说,以往让柑橘加工企业头痛的柑橘皮渣,现今逐渐成为了“抢手货”。11月起柑橘进入丰产的旺季,公司提前三个月就在四处寻找柑橘皮渣,如果原材料能保证,今年主流生物就可处理5万吨柑橘皮渣,年产215吨橙皮甙。
建全国最大柑橘交易中心
今年9月中旬,全国最大的柑橘交易中心将在忠县正式上线。
为推进线上线下跨区域交易,成为全国柑橘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忠县与北京农信互联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建立了柑橘电子交易、竞价拍卖交易和现货交易“三大平台”,形成全国柑橘交易中心。忠县提出,柑橘产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成“两中心两基地”:“两中心”就是“柑橘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全国最大的柑橘交易中心”;“两基地”则是全国最大的橙汁加工原料种植基地和全国一流的柑橘加工基地。
忠县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鲜冷橙汁加工,打造派森百、鲜果集“忠州橙汁”品牌;拓展柑橘附产物精深加工,加快皮渣高值化利用规模化生产,开发橙皮甙、香精油、橙皮丁和皮渣有机肥、皮渣饲料、柑橘酒等新产品。 到2020年,全县橙汁加工产能30万吨,鲜果商品化处理产能20万吨以上,保鲜冷藏容量5万吨,配套发展柑橘专用肥料、生物农药、果袋果筐、包装等配套业,形成柑橘加工企业30家,开发产品20个。
原标题:全国最大柑橘交易中心将在忠县上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