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强化六项机制推动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健康发展
渝北区强力推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整治,目前,全面整改跨学期收费、培训合同不规范等问题120项(次),先后督查198个培训机构,针对132个突出问题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已整改问题119个,整改落实率达到90%。为巩固整治成果,该区建立六大机制推动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管理机制。 “点”上,实行街道辖区负责制, “线”上,教育、工商、人力社保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各行业培训机构整治工作一条线负责到底,“面”上,区政府及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协调、研究决策,统筹推进全区培训机构清理整治。 二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10万余份,引导学生家长谨慎选择培训机构、缴费方式等。全面公开正规审批培训机构的名称、举办者、培训地址、备案收费标准及收费周期、许可证号等内容,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三是严格落实年检制度。 认真组织开展年检工作,强化变更事项、持证办学、收费财务、教职工聘用、宣传广告、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培训机构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 四是建立专用存款帐户管理制度。 严格依法审批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区教委会同区人社局、区金融办、区工商分局、区民政局共同印发《关于转发<重庆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费专用存款帐户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自2015年2月1日起,全区全面落实培训费专用存款帐户管理。 五是建立日常监管巡视机制。 依托责任区督学和有关街道设立5个责任区,对培训机构开展定时或不定时抽查、跟踪督查。配合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六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建立审批机关及公安、司法、信访稳定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从严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