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共同战疫时期“你我”,是爱情的模样
从古至今,时空变迁,每个年代都有不一样诠释爱情的方式,每个年代都烙印着不同的爱情印记。
2020年,注定是不一样的年,就连爱情也不一样,因为在这时,有一种爱情,叫战“疫”时期的爱情。
2020,“爱你爱你”,本想趁着这个特殊的年份,在春节订婚的“90”后情侣,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选择推迟了婚期。
这对情侣就是杨其鑫和郑惠文,他们一人是民警,一人是大学生村官。
照片中的他们,隔着几米打招呼。疫情当前,他们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这次短暂的相聚,虽然隔了好几米,但他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零。
王海和妻子刘小利都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工作。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两人放弃了陪伴家人,将两个孩子分别送到外婆家和奶奶家,自己却坚守在抗“疫”一线。刘小利被抽调到重庆市公共医疗救治中心,护理普通确诊病人,王海则留在九院。
二人的爱情始于“一见钟情”。2009年,王海的亲戚生病住院,悉心照顾的护士正是刘小利,王海来探病时便遇见了她。“当时就看对了眼,她的细致和好心肠让我心动。”后来,两人于2011年步入婚姻殿堂。
时隔九年,两人再度携手,只为了完成使命,共同击退疫情。
他们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夫妻,也是“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战友。天府镇的王忠福、郑开碧夫妇虽然已是69岁的高龄,即将步入古稀之年,但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老夫妻俩携手上山下乡摸排疫情,不仅以身作则鼓舞党员群众,更传出不少佳话。
杨玫今年30岁,是交通开投公交集团北部公交后勤保障工作人员。34岁的丈夫席海翔是北部公交信息中心网络信息维护员,在防疫工作开始后,负责对公交数据进行分析,为乘客的及时出行,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保障。
自防疫工作开始以来,为了全心投入工作,杨玫和爱人把外婆外公接过来每天带小孩。原计划春节带女儿来一趟亲子旅行,目前只有推迟。
杨小密是天府镇机关党员干部,也是一名军嫂,夫妻俩一年只能相聚两次。她订好了正月初二的机票,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如何和丈夫庆祝结婚三周年,然而疫情到来……
退缩还是退票?一面是早早安排好所有工作、推掉所有应酬,一直想念、期待相聚的丈夫;另一面是疫情的命令、防控的召唤,镇里急需年轻人投身一线,尽早摸清疫情、开展全覆盖宣传工作。虽然杨小密早已在心中做出选择,但她又怎么忍心让丈夫失望。
“你去嘛,你是党员,又是军嫂,应该留下来,退票的手续费我给你发红包,不用担心我。”看着丈夫发来的“520”红包,杨小密抛开了所有顾虑,毅然退掉机票,加入了镇党员志愿者宣传队。
今年60岁的王大友和53岁的妻子陈玉华来自四川岳池,2009年,夫妻俩到北碚当环卫工人,一干就是10年。
如今,王大友负责清扫路面,陈玉华负责看管公厕,每天早出晚归,过着简单的日子。
1992年出生的郭亚凯是交通执法北碚区大队的工作人员,与妻子万芳新婚一年多。万芳是河南人,春节回老家过完年后,原本预计2月14日返渝。但因为疫情影响,她到达北碚后将居家隔离14天。郭亚凯担心与妻子接触也会被划入居家隔离人群而耽误工作,于是提前和万芳商量好“分居”。
原定14日去机场接万芳,现改为她自己打车回北碚,郭亚凯也提前一天搬到单位集体宿舍,他将继续投身到工作中去。
“疫情过后,我们带娃儿一起去照张全家福嘛!”这是谭代明对妻子罗玉莲的深情告白。他希望疫情早点结束,高高兴兴地带着家人一起去照了张全家福,因为上一张全家福是十多年前拍的。
因为疫情,身为一名基层交巡警的谭代明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妻子罗玉莲身为金刀峡镇偏岩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也在除夕夜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自此以后,两口子天没亮出门,凌晨一两点才回家是常事。懂事的女儿看到父母为“大家”坚守一线,自己也主动挑起了照顾“小家”的担子,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弟弟。
看了这些战“疫”时期的爱情,或许这才是爱情应有的模样。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北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