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总书记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讲话,在我市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科研方向和重点
“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些都为今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市农科院院长唐洪军说,不管是提高农业供给侧质量,还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都离不开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创新。
“但现在的情况是,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还不能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唐洪军认为,无论是更高品质的优良品种,还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包括循环农业科技、适宜于丘陵山地的农业机械等,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唐洪军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构建起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另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科研的方向和重点,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从注重农业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并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壮大农业科技力量,以尽快提升农业科研的整体水平,发挥出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落实科技人员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等,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农业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以科技支撑农业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的核心目标。
农民盯住土地的同时,也要盯住市场需求
“总书记的讲话令人豁然开朗。”全国人大代表、潼南区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表示,作为农村基层代表,曾遇到这样的困惑:勤劳的农民兄弟,一整年都在地里辛苦劳作,但结局却是,农作物丰收了,市场上却无人问津,最后赔得一塌糊涂。
“现在看来,并不是农民不够努力,而是农业、农村以及市场,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王海燕表示,以前的农民只需要盯着地里的农作物精耕细作就可以了,但现在必须学会关注市场,思考消费者的喜好。
“按我的理解,这就是作为一个新时期农民需要掌握的供给侧方面的常识,改革首先从自己改起。”她说,市场其实也是农民需要盯紧的重要目标。
王海燕说,每逢节假日或周末,城里的人往往会开车到农村,专门去吃农民的土鸡蛋、土鸡鸭,甚至是地里的高粱、土豆、玉米,这些是农民自己往往觉得不怎么值钱的农家产品。
“这些东西城里难道没有?难道是因为农村便宜些?”王海燕说,作了一番了解后,她发现这些农家产品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城里人觉得农民自家种的菜没打农药、使用农家肥,这样吃起来更安全、更放心。
“这和总书记提出的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是完全吻合的。”王海燕表示,自己所在的村,目前已经开始探索循环利用沼气,在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还能给农作物提供大量绿色农家肥,生产出更多的有机绿色蔬菜。
拓展农村发展空间,
补齐二、三产业发展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李钺锋表示,总书记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未来“三农”工作的方向。
李钺锋认为,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拓展农村发展空间,特别是非农产业发展空间,补齐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短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尤其要加快推进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问题。李钺锋为此建议,抓紧将编制八类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日程,具体包括涉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行政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布局有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民创业园的行政村,农民新村或美丽乡村示范村,农产品主产地行政村,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的行政村等。建议编制农村行政村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增加农村各类非农产业发展集体建设用地类型,为今后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提供法规依据。
李钺锋还建议,应适应农村居民居住社区化、消费商品化、家庭服务社会化等趋势,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商业服务业类物业经济。同时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自主或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建设旅游类、地产类物业,以适应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此外,要对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按改革要求加以规范,切实保障集体成员的权益。
(记者 王翔 陈波 罗静雯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