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2017年业务工作意见
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及全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技术立站、技术兴站”发展理念,坚持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中心,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注重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重点在技术创新上求突破,业务工作上出成效,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公益服务上做文章,积极促进全市种植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集成推广粮油新技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一)着力强化技术协作研究。 开展籼粳杂交稻、青贮玉米、甜玉米、鲜食薯类新品种引进筛选,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水稻新型直播栽培、青贮玉米-草食牲畜-沼渣液循环农业、油菜全营养聚土打孔稀植移栽、薯类品质提升与安全生产新技术试验示范。
(二)着力集成配套关键技术。 突出做好超级稻+再生稻吨粮生产、水稻高效种养结合、绿色生态育秧、水稻钵苗机插、功能玉米粮改饲、油菜“一种双收”、油菜蔬菜同播共生、“薯-玉-苕-薯”高垄带植等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
(三)着力挖掘增产增效潜力。 扎实推进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超级稻示范推广、产油大县奖励资金、薯类主题专项攻关等重大项目,巩固和新建水稻、油菜、马铃薯苗情监测点,切实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推动果茶菜技术创新,服务产业绿色发展
(四)加强技术攻关。 依托经济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重点攻关晚熟柑橘防落果枯水、茶叶清洁化生产、榨菜病毒病防治、辣椒连作障碍干预、花椒药肥“双减”栽培、姜瘟病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
(五)加强技术推广。 围绕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加大果茶菜标准园创建力度,重点推广水果营养诊断配方施肥与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叶绿色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低效果茶园改造、伏季水果避雨栽培、蔬菜机械化生产等集成技术。
(六)加强废弃物利用。 大力推进果茶菜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开展尾菜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继续探索柑橘果渣及果茶修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 把握全国农业大数据试点机遇,加快建成国家级重庆柑橘产业数据中心;继续做好全市柑橘、蔬菜(调味品)产销形势监测分析及信息发布,为科学调度产销提供依据。
三、狠抓土肥水集约利用,服务生产方式转变
(八)抓实耕地质量提升。 结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开展酸化土壤改良示范,凝练相关技术模式并形成技术规范;推广成熟的绿肥种植模式以及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不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强化耕地质量监测,对已建成的国家级和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加强管护,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监测年度报告制度。
(九)抓实科学高效施肥。 以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为目标,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项目,采用“精、调、改、替”技术路径,协同推进各作物化肥使用减量增效,率先实现油菜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组建全市化肥利用率专家组,开展主要作物化肥利用率及水溶性肥料利用率试验和监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主要粮油、园艺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以农业部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为抓手,探索有机肥到田补贴机制,引导业主和农民应用商品及人畜有机肥。
(十)抓实“大数据库”应用。 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库应用开发与推广,深化农企合作,鼓励区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终端服务,建立业主施肥档案数据库,运用数据库进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和变动监测。
四、科学开展防灾与救灾,服务农业减灾增效
(十一)做好农情监测调度。 依托基点县开展农情信息调度,分析主要作物关键时节生产形势及产量情况;依托监测点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在关键农事季节尤其是旱灾发生期及时发布墒情信息。
(十二)做好避灾技术指导。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自然灾害,强化灾情调度与会商,及时预警、报告和发布灾情;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指导落实防灾救灾措施。
五、加强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十三)强化星级创建。 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服务创建工作,组织市级星级创建评审,同时向农业部推荐更高层次的星级评审,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三农”能力。
(十四)强化人员培训。 重点对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和新型农业人才素质。
(十五)强化绩效考评。 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延伸绩效考评,紧密结合项目实施内容,探索建立第三方参与的绩效考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