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六大重要考古发现,挖掘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明代炼锌遗址
2018年是文物事业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我国文物事业继续深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启了文物保护的新时代。2018年,在重庆市文物局的正确领导下,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紧紧围绕“实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总体部署,全年共开展四大门类的考古项目73项,其中,保护利用考古项目3项、主动性考古项目4项、三峡消落区考古项目11项、基本建设考古项目55项,完成调查里程421.6千米、调查面积27.4平方千米,考古发掘37734平方米。
2018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业务水平、高质推动项目实施、深入挖掘文物价值,积极发挥考古在文物保护与利用中的作用。
一是基本建设考古高效率推进,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2018年重庆考古人的足迹遍布重庆市的27个区县,围绕渝西水资源、渝湘高铁等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先后开展考古调查勘探29项,调查里程421.6千米,调查面积27.4平方千米,发现文物点293处;开展考古发掘26项,发掘文物22处,发掘面积19343平方米。相比去年,基建考古项目的推进速率总体提升约11%。
二是历经八年不间断的抢救工作,三峡消落区考古阶段性收官,累计完成考古发掘10万余平方米,填补和完善了三峡历史文化序列,极大丰富了三峡文物内涵。在2018年,发掘消落区地下文物11处,完成发掘9878平方米,抢救清理以汉墓为主的墓葬110余座,库区的文物资源在质与量两个方面得到了有效充实。
三是保护与利用紧密结合,以考古带动地下文物展示利用。江津区石佛寺遗址的考古工作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加强了对重要遗迹的现场保护;首次对忠县皇华城遗址、巫溪县宁厂古镇遗址开展专题考古工作,为遗址公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配合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地灾治理工程,高效率完成了考古前期调查工作,确保了遗址展示的时间进度。
四是积极开展主动性考古,充分发挥考古的科研属性和基础地位。2018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了合川区吊嘴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发掘4项(其中2项为跨年项目),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文物的真实性进一步清晰,文化内涵进一步充实,相关价值进一步提升,对下一阶段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夯实了基础。
2018年重庆六大重要考古发现简介 (以时代为序)
一、涪陵区石塔大河口遗址
推荐理由:
1.成果丰硕,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期遗存;
2.近年来重庆新石器文化的重要发现;
3.消落区考古阶段性收官的一次重要发现。
位于涪陵区义和镇朱砂村六组长江边的第二级阶地上,西南边是长江,隔江斜对岸与蔺市相望,东北距义和镇约10公里。2018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涪陵区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开展抢救发掘工作,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新石器时期遗存,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片、石器、骨器、动物骨骼等。陶器多为平底器,少许圈足器与尖底器,器型主要有高领敞口罐、盘口罐、瘦腹罐、鼓腹罐、花边口缸、圈足器、钵、杯、盖(豆盘)、纺轮等。石器数量较多,大多数经过磨制,有的通体磨光,有的局部(刃部及两侧)磨光,制作精致。制作方式有打制、磨制、钻孔、琢制等。石器个体偏小。器形主要有锛、斧、刀、凿、矛、镞、网坠等。骨器有骨针、刮削器等。
该遗址在文化内涵上应为玉溪坪文化(距今5300至4600年),是近年来重庆新石器文化的重要发现,为研究重庆地区新石器晚期人类活动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对完善三峡地区史前文化谱系有重要参考价值。
石塔大河口遗址环境
石塔大河口遗址出土陶器
石塔大河口遗址出土石器
二、涪陵区蔺市遗址
推荐理由:
1.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
2.2018年重庆基建考古的代表性发现。
位于涪陵区蔺市镇凤阳社区居委,地处长江右岸的二级阶地上,西距蔺市古镇约500米。遗址从西往东顺江而下分布有倒向屋基、徐百合屋基、天堰、葫芦丘、天坪丘以及下天坪丘等数个遗存分布密集区。
2018年5月以来,为配合蔺市场镇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二标)建设,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涪陵区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汉至六朝、宋元明等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晚期遗存分布范围较小,本次发现的窑址、灰坑以及灰坑中出土的废弃窑变陶器残片表明了所在区域的作坊属性,为认识该遗址新石器晚期文化的特征与内涵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汉至六朝时期遗存皆为墓葬,以西汉时期的土坑墓居多,部分墓葬棺椁痕迹清晰,是研究这一时期的多人合葬的重要实物参考。出土彩绘陶器保存较好,填补了重庆地区空白。宋元明时期遗存类型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房址、灰坑、道路、窑址、沟、墓葬等,尤其是建筑基址背山面江,建筑呈院落式布局,始建于宋代,最晚于明代晚期废弃。印证了文献中蔺市早在唐宋时期即已设有驿站并形成市镇,并延续至元明清的相关记载,对于川渝地区近古市镇与交通驿站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蔺市遗址发掘区全景
西汉时期墓葬
建筑基址(宋至明)
彩绘陶器(西汉)
三、江津区大路山墓地
推荐理由:
1.出土蜀汉时期画像石棺2具,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2.贯彻文物保护一体化理念的成功范例。
位于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二社,该墓地周边地貌为丘陵。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8年4至6月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蜀汉时期砖室墓2座,出土画像石棺2具。
一号墓由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内有两具紧挨的画像石棺,画像题材十分丰富,其中左侧石棺的棺盖为柿蒂纹,前档为双阙,左侧为车马出行,后档为凤鸟,右侧为乐舞百戏;右侧石棺的棺盖上刻有柿蒂纹、龙衔璧、鱼、蟾蜍等,前档为双阙图,左侧有秘戏、双人对拜、胡人等图像,后档为伏羲女蜗,右侧为凤鸟衔鼎。石棺内仅发现有少量的铜钱币,墓道内出土有较多的随葬品,包括陶俑、陶罐、陶钵、铜钱币等。根据出土“直百五铢”钱和随葬品特点判断该墓的时代为蜀汉时期。
该墓地发现了川渝地区为数不多的合葬画像石棺墓,且部分图案在以往的发现中较少出现,为研究东汉至六朝时期的丧葬观念、民间信仰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发掘过程中,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贯彻考古发掘现场一体化保护的理念,完成了考古发掘、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绘图、画像翻模、石棺框架装配等工作,全面提取了墓葬信息,是一次文物发掘现场保护的成功范例。
画像石棺墓(蜀汉)
画像石棺三维模型
四、忠县皇华城遗址
推荐理由:
1.成果丰硕,厘清了遗址的总体布局与文化内涵;
2.宋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考古成果。
位于忠县忠州街道顺溪社区,三峡工程蓄水后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为三峡库区最大的江中岛。城址在《水经注》中称江浦,南宋晚期忠州因度宗潜邸升咸淳府,曾移府治于此。皇华城为宋蒙(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5至8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忠县文物局开展了对皇华城遗址调查与试掘工作。清理城垣198段,共5645.74米,由内城墙、外城墙及一字墙三部分组成;城门发现3座,其中保存较好的拱券顶城门1座;试掘布置探沟10条,发掘面积113.5平方米。调查发现墩台、排水沟、道路、采石场、墓地、水井、古民居、摩崖题刻、码头、庙址、祠堂等文物遗存55处,特别是发现有形制规整、保存较好的建筑基址,可能为当时衙署区。
通过2018年的考古工作,初步探明了城址布局与功能分区,基本厘清了城址年代与沿革变迁,全面掌握了城墙类型与建筑特征,进一步丰富了城址历史文化内涵。皇华城整体保存较好,城址要素齐全,布局结构完整,文化堆积厚重,遗产类型丰富。城址较好的保留了宋末以来的原始状况,是研究宋蒙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极富价值的样本。
皇华城遗址全景
皇华城遗址高程模型
内城墙局部
城墙解剖
五、忠县临江二队炼锌遗址
推荐理由:
1.目前已发现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明代炼锌遗址;
2.炼锌技术流程遗迹保留最为完整、系统的早期炼锌遗址。
位于忠县洋渡镇沿江四社,地处长江右岸的二级台地,北濒长江、东临水扬溪。2013、2017年作为三峡消落区考古项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其先后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揭露明代炼锌冶炼场12个,清理包括18座冶炼炉在内的炼锌遗迹200余处,出土以冶炼罐、冷凝窝为主的各类遗物近千件,遗存时代主体为明代中晚期。
2018年5月至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工作共完成发掘面积2073平方米,清理冶炼场4个,包含冶炼炉、坑、沟、柱洞、窑等各类遗迹139处,出土陶、瓷、铜、铁等各类遗物711件,采集了矿渣、煤炭、木屑、动物骨骼等各类检测标本数十件,利用了XRF便携式检测、三维建模等多种科技手段。一是首次发现了遗址中的炼锌原料填装的相关遗迹,与冶炼场相结合,以实物证明了炼锌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原料填装和冶炼生产两大环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区内各类遗迹的性质与功用的,深化了对明代炼锌工艺流程的认识。三是首次发现了遗址中的建筑遗存,拓展了炼锌冶炼场内的遗迹类型,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
忠县临江二队冶炼遗址发掘区
冶炼炉(明)
房址(明)
XRF检测
六、巫溪县宁厂古镇盐业遗址
推荐理由:
1.各类生产要素保存齐全的盐业遗址;
2.多种遗存类型共存的工业遗产。
宁厂古镇航拍
发掘区航拍(局部)
盐灶灶坑
结晶池
澄滤池
位于巫溪县宁厂镇衡家涧社区和盐泉社区,地处后溪河狭长的南北两岸坡地上,起于后溪河与大宁河交汇处的接官亭,沿后溪河朔流而上至黄泥溪止,基本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东西总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100-150米,分布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遗址于后溪河口渡口形成县境内南北向的交通干道节点,在大宁河口交汇处南岸接往南至巫溪县城的栈道及古道,北岸接北至陕西镇坪、湖北竹县的古道。
2018年4至1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宁厂盐业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完成调查面积约5平方公里,清理勘探试掘面积4200平方米,发掘面积2020平方米,共计发现文物点80余处,时代涵盖两汉、明、清、民国及近现代。包括汉-六朝时期崖墓4处,明清时期衙署遗址1处,交通遗址11处、寺庙遗址13处、古民居14处、山寨3处、明清-近现代制盐遗址39处,盐业相关建筑6处。基本厘清了整个宁厂古镇的生产、生活、商业系统、管理系统。清理发掘明清时期制盐遗存1处,民国至近现代制盐遗址2处,包括制盐灶6处,炕盐灶2处,卤水池40处
原标题:2018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盘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