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很内向咋去沟通?遇到“熊孩子”怎么办?学生“代沟”如何缩小?初中生叛逆怎么应付?优秀班主任分享“教育宝典” 学学怎么和孩子相处
商报记者 秦健
学生很内向怎样去沟通?遇到“熊孩子”怎么办?如何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昨天,我市第七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决赛在鲁能巴蜀中学举行,来自全市各区县中小学校的89名优秀班主任参加了本次决赛。
比赛分为“我的班主任观”观点阐述及现场答辩、班主任基本知识书面测试、才艺展示三个部分。作为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人,班主任既是严师,也是孩子心目中最亲的人,老师们都有着怎样的班主任观?又是怎样用心地在教育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治班之道”。
内向咋去沟通?更需关注 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
要善于体会反思,走进孩子的内心,与他们同心同感。
来自清华中学的叶容老师在决赛中讲述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我和我的孩子们》。叶老师从教14年,当了11年班主任,去年教师节,她收到一个高中毕业班学生送来的一份节日礼物“致最最亲爱的叶妈妈”。这是同学们录制的一段视频,有话“说”给叶老师听。
“2011年9月1日到2014年6月8日,您陪我走过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三年,最想说的就是感谢。原谅不能经常回去看您,不联系不代表不想念,不说不代表不记得。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一一在视频里诉说对老师的想念。
“毕业之后才发现更爱您,三年里很多地方自己都未能做得更好,没有在心事重重时勇敢跑去办公室找您,没有在班上集体活动时和您多说说话,没有在照毕业照时冲上去与您合影……很多很多个没有,造成了我现在不能弥补的遗憾。”来自女生小娅的倾诉,让叶老师瞬间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非常内向、文静的女孩,我从没想过,她会有这么多话对我说。”叶老师说,小娅平常不爱说话,自己因此也很少和她交流,没想到她其实很渴望和老师交流。
指导意见:像这种比较内向、平常不主动跟老师交流的学生,可能反而更需要老师的关注,这样师生之间就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通过这件事之后,我认为,一个学生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老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情感态度,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启迪,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只要我们把爱传给了学生,学生也会把爱传递出去。
遇“熊孩子”咋办?了解原因 鼓励肯定比批评更有效
班主任与学生互为水、互为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作为班主任,细水长流的守候远胜于气势磅礴的灌溉!
陈琰瑛是丰都县第一小学的一名老师。她在决赛中讲述了自己几年前被班上一个“熊孩子”恶作剧的故事,引起了在场许多老师的共鸣。
这个“熊孩子”是班里一名瘦小的男生小明,当时读小学五年级。他上课不听讲甚至逃课、爱跟老师顶嘴、不爱做作业,还经常捉弄同学,有一次还将蚊香丢到其他同学饭盒里。
小明的这些举动让陈琰瑛头痛不已,每次他犯错后都会批评他,但小明不仅不听,还故意对着干。一天中午放学,陈琰瑛到办公室吃饭,结果发现自己碗里竟然被放入了一些脏东西。陈琰瑛非常生气,叫来小明询问,对方当即爽快承认。
“我当时真是恨不得打他一顿。”陈琰瑛说,但小明承认后,她冷静下来开始反思:他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于是,她改变了平日学生一犯错就批评的方式,先肯定小明敢于承认自己做的事,然后再让他自己提出解决办法。
之后,陈琰瑛还了解到,小明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常常打麻将,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于是,她经常借一些小细节鼓励小明,还把管理扣分等班级事务交给他。慢慢地,小明开始有了一些转变,淘气少了,对陈琰瑛也不那么抵触了,甚至会主动跟她开玩笑、聊天,变成了一个“小暖男”。
指导意见:小学正是孩子爱玩、爱动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大家所谓的“熊孩子”,但是没有人天生就是“熊孩子”。遇到“熊孩子”,应该首先了解孩子淘气原因,比如父母关爱、探索的需求等。其次,鼓励比批评更有效,一味的批评只会引起小孩的抵触情绪。经验表明,“熊孩子”更需要得到鼓励和肯定。
如何缩小代沟?拓展视野 不能强加于孩子价值观
Do It Yourself(简称DIY),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起来,在“做”中“学”。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科学院士,一个是安徒生奖得主,谁更会得到六年级小学生的喜爱?大渡口区实验小学的钟玲老师讲述了前不久自己在班里的一场遭遇。
“有一个院士明天要来学校作报告。”钟玲得知这个消息,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向教室,想象着孩子们听到后的场景:欢呼着,拍手声、叫好声汇成欢愉的乐章此起彼伏,教室里沸腾了。但事实上,当她走进教室,满心欢喜地宣布完喜讯,“哦。”得到的却是简洁而又无精打采的回答。
课间休息时,另一条消息不胫而走:下个月的美文美读节、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将来学校。顿时,楼道上尖叫声、欢呼声成了课间最嘹亮的奏鸣曲:“哇撒!曹文轩,我的偶像耶,我要买他的海报!”为什么大名鼎鼎的科学院士遭到冷遇?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却如此受热捧?钟玲陷入了沉思。
随后,她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去了解科学家和曹文轩的奋斗故事,在班队会上进行展示和讲述。最后,全班大多数同学选择了曹文轩,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介绍起来。听完孩子们的讲述,钟玲终于明白了,科学家和儿童文学作家都是充满正能量,只是曹文轩更被孩子们熟知,也才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指导意见:无论孩子们喜欢什么,崇拜什么,只要能给他们带来正能量,就值得支持。作为教师,不能一厢情愿地将自己固有的思想、价值观强加于孩子们身上。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全方位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缩小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和代沟。
怎么对待叛逆?远离说教 走进孩子生活赢得信任
老师不仅是一位立德树人的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更是一面明镜,也需要变成“孩子”教孩子。
聂贞义是北碚区王朴中学的一名初中老师,回忆过去18年的教学生涯,让她印象最深是几年前自己班上的一名叛逆男生小宇。
不听课、不做作业、旷课、不和老师交流。对于这些行为,聂贞义虽然多次和小宇沟通,但始终没有明显的改变。直到有一次,小宇和班上一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打伤对方,这让聂贞义意识到,如果再不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这个叛逆少年,他很可能会误入歧途。
青春期孩子有点小叛逆,本是正常的成长过程,为什么小宇会如此叛逆?聂贞义随后了解到,小宇的母亲一年前因为生病去世,而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好,甚至母亲去世后一年里都没叫过“爸爸”。
得知这个情况后,聂贞义利用休息时间到工地上找到小宇爸爸,并拍下他工作的照片给小宇看。随后,她还瞒着小宇将从没来过学校的爸爸请到学校,召开了一节关于亲子关系的家长会。看到爸爸为了这个家辛苦在外打工挣钱;为了他还主动放下面子参加亲子会,小宇终于被父爱感动,从此淘气少了,也会关心别人了。
指导意见:经过这件事,我总结出引导叛逆少年的三个办法:用真诚感动他们,比如讲述自己青春时期的故事,走弯路的故事,赢得对方的信任;远离说教,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走进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