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切实补强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
13.07.2016 14:03
本文来源: 建设厅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短板理论:一个有短板的木桶,它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补齐短板,木桶的容量才会增加。停车位短缺,就是我市经济社会这个“木桶”的诸多短板之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切实补强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短板,要以脱贫脱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四个方面为主要抓手,打破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瓶颈。增加停车位,就是我市补强短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按计划,今年我市将建设公共停车场约60个,预计新增停车泊位约2.09万个;“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建设公共停车场300个,预计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停车难有望缓解。
为何补
短板补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事半功倍
几年前,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有着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巫山县,在钟表加工贸易上动起了脑筋,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邀请来的客商,却因为物流条件不理想打起了退堂鼓。
原来,钟表属于高附加值产品,一般是通过汽车运输。在这方面,巫山毫无优势——当时,该县没有高速公路,货物出海只能通过省道辗转七八个小时后到宜昌,再运输到上海,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2014年底,途经巫山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全线贯通,让当地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像钟表这样的物品,运输单价缩减30%以上,客商纷至沓来,巫山钟表产业渐成气候。
在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看来,公路运输的交通瓶颈,即是巫山经济发展的短板,只有补齐短板,巫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所谓补短板,就是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持续改善有效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有效供给的效率和效益。”蒲勇健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短板相当于瓶颈,如果瓶颈不打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其他领域就难以高效推进,反之,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工作必将事半功倍。
以脱贫脱困工程为例,市扶贫办相关人士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全面两字,也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要想一个都不少,就必须补齐贫困人口脱贫这块短板。脱贫脱困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带动生产要素流动,引导更多劳动力进入生产领域,对于缓解我市人力成本上涨大有裨益。
市财政局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进一步提升。但不少民生领域的建设因为不能带来高收益,导致供给出现欠账,需要政府着力推进。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市找短板、补短板工程最大的需要。
如何补
仅基础设施建设就推出九大工程包
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针对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不同特征,细化了补短板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脱贫脱困工程方面,2017年底,18个贫困区县脱贫“摘帽”,1919个贫困村脱贫“销号”,165.9万贫困人口脱贫“越线”;2018年,解决好局部和个别特殊困难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巩固扶贫脱贫成果。
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主要着眼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市内交通和“最后一公里”水电路气建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九大工程包,分别是:轨道交通及市郊铁路工程包、城市道路工程包、公交设施工程包、公共停车场工程包、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工程包、农村信息化工程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包。
生态环境建设补短板工程,主要着力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低碳发展,加大三峡库区环境安全保障力度。为此,我市策划了三大工程包,分别是:资源节约和低碳发展工程包、改善环境质量工程包、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包。
社会事业补短板工程,在全面完成年度重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策划了教育、医疗、文化三大工程包。
以教育为例,我市力争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我市医疗条件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市将再规划建设10所三级医院,力争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口床位达到6.18张,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钱从哪来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长效机制
事实上,不管是脱贫脱困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发展社会民生事业,补短板所涉及到的项目工程,都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动辄需要上亿元的投资。可否在资源整合上进行创新,让短板补得更快?
渝北区在让社会力量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因为全区没有一所三甲医院,“看病难”一直是该区的一大短板。如何破解?他们把突破口放在了南丁医院烂尾楼项目上,通过引入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和重庆医科大学合作,联合打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这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总投资高达4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部分投入使用。
轨道交通建设中的PPP模式,是另一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尝试。
为实现2020年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率47%这一目标,我市计划2020年轨道交通建设总里程超过400公里,日客运量达160万人次。为推动城区轨道交通建设,我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项目已经入选财政部首批PPP示范项目。在未来五年的轨道交通建设中,我市还将大力推广PPP模式。
“PPP模式将成为我市补短板工作的助推器。”市发改委人士透露,到2020年,我市由政府主导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共有18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以PPP模式实施,也就是从2015年到2020年的6年里,平均每年有1300亿元的PPP项目推出,涉及交通、能源、公共服务、水利、生态环保、信息等六大基础设施领域。它们向社会资本全面放开,有利于逐步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短板。
在稳步推进的精准扶贫、脱贫以及每年滚动实施的重点民生实事中,国有企业也将挑起“补短板”工程的重担。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将做好市国资系统4个贫困区县的扶贫帮扶工作,抓好市属国有企业承担的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每年投资超过500亿元,并加快实施一批环保工程,建设42个污水处理厂和4个垃圾焚烧发电厂。
“重庆‘补短板’工作的关键,还是摸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蒲勇健认为,政府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吸引财税杆杠的撬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它们原本忽略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并进一步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方能织密民生保障网。(重庆日报)
本文来源: 建设厅
13.07.2016 14:03
重庆市规划委员会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召开会议
原标题:市规划委员会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重庆新闻网
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潘岳发表新春贺词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电 在中国农历虎年春节即将重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