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专著、西藏支教,这一切源于躬耕农村教育的初心——农村成了他文学的试验田
■我身边的好老师
撰写专著、西藏支教、各地讲学……今年开年,重庆市巫山县白坪初级中学的张亮老师又获两项殊荣,“重庆市第二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务”,尽管荣誉加身,但他,仍然只是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22年扎根偏远农村教育,如今40岁的他,对教育的初心没有因为岁月而黯淡。
“我是一名农村人,想实实在在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父老做点事。”张老师的话风轻云淡。
文学作品的“唤醒激发”
谈到农村,绕不开一个词,就是留守儿童。
往往与留守儿童相伴随的,是心理健康、缺少关爱、问题少年等字眼。但在张亮看来,留守儿童身上蕴藏着很多积极、乐观的力量,而能唤醒这股力量的是文学。
用文学的魅力,唤醒留守儿童的心灵,张亮认为,农村是一片宽阔的、大有可为的天地。
2004年,留守儿童杨云因为父母残疾,家庭贫困,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每周日下午,他便找家庭殷实的同学在学校附近的桥洞下“赌金花”,天资聪慧的他每次都赢,他的想法是:“待赢够40元钱,就够我和父母三人一周的大米钱了。”
张亮发现后,教育他:“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挣大米钱。”
从写作入手,张亮指导同学们写身边人、身边事,给报社投稿。
“你别说,杨云蛮有天分。”他的纪实文章《春雨•母爱》寄给《青少年日记》,不到三周就发表了。编辑杨帆不但寄来40元稿费,还汇来300元个人帮扶款。
“母亲从口袋里拿出揉旧了的10元钱,用青筋暴起的手递给我,说:‘拿着,我昨天给邻居干了一天活,就赶紧给你送来了。’我用颤抖的手接过这沉重的10元钱。母亲转过身去,走了几步,忽而又转过身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当天,2300名学生聚集在操场,静听张亮老师大声朗读《春雨•母爱》,学生们纷纷泪如雨下。
“写作真的可以挣稿费、挣大米钱!”于是,大家擦拳磨掌,掀起了空前的写作高潮。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激情,学校安排张亮把全校学生创作的文章编辑成册,取名为《白帆》。
“我把《白帆》寄给全国75家初中生作文刊物,每一周我们都能收到同学们发表文章的喜讯。”
杨云始终保持每周发表一篇文章的纪录。至今,张亮编撰了34期《白帆》,留守儿童发表习作3670多篇,有314人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其中,2015届六班的留守儿童谭易被《少年先锋报》评为“2014年度全国先锋小作家”称号。
近10年来,张亮坚持无偿给留守儿童做心理疏导和文学辅导。每周星期三下午第四节活动课,全校1000多名留守儿童集中在一起,听他讲文学创作的故事。他辅导的2006届留守儿童张晶晶、刘精灵现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攻读教育博士学位。
三本专著的“特殊人才”
2010年6月,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张亮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走向新舞台——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几年间,他又连续撰写并出版了《2012年中考中档作文升格关键点》和《守望心灵》两本专著。
说起《走向新舞台》,按张亮的话讲:“只不过在立足农村初中现状的基础上,将自己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些方法和案例整理出来。”
“此书是重庆市实施新课程改革10年以来第一本专门研究农村初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专著。”重庆市教科院中语室主任、研究员王方鸣老师对此评价很高。
2012年,《走向新舞台》被评为“重庆市第五届优秀教育著述二等奖”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由于教学科研成效突出,当年,重庆市人社局职改办举办第一届“特殊人才”评选,张亮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张亮坦言,能够评上高级教师,得益于农村这个“靠山”。
雪域高原的“心灵守望”
2015年5月,张亮被选为重庆市第三批教育短期援藏干部,赴藏担任昌都市类乌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和类乌齐县中学八年级一班语文老师。
在农村练就的各种教学“法宝”,在高原藏区发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他的专著《守望心灵》就诞生于此。
“结合近10年来用校园文学作品唤醒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迷失心理的成功案例,以初中留守儿童喜欢写作的7种文体为研究内容进行写作引导,”张亮说,其目的是对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心灵导航。该专著出版后在昌都市大力推广。
2016年9月,他被西藏教育厅评为优秀教育援藏工作者。
“曾有多次进城的机会,但我想,在农村、城市教书一样,农村还可以让我静心读书、教书、育人、研究、写作。很多学生家长喜欢把他的大孩子、小孩子或亲戚的孩子送到我不同的班上,放心让我带。这种信任,也就是我最幸福的事。”张亮笑着说。(本报记者 胡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