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渝商应抱团抢吃一带一路蛋糕

27.03.2015  10:51

重庆川东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巍

重庆晨报记者 李璐 报道

交通建设行业是重庆民企中少有的没有成立商会的领域。在刘巍看来,这似乎也是这个年轻行业的一种标志。

重庆交通建设行业的民企得益于2000年前后的交通大发展,逐步由一些国有体制内企业转制而来。川东路桥也是其中的一员,其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原万县市辖的一家国有建设企业,自1994年转制成为民营企业。而这段时间刘巍自己也在当地交通行业体制内工作,与彼时的企业负责人多有交流。

刘巍在2000年成为重庆一家交通建设企业的二把手,此后该企业改制并引入战略投资者。2007年,刘巍和一帮属下希望得到更大空间,便辞职离开另起炉灶。川东路桥股权重组后,刘巍和几名核心团队成员成为该企业股东。

短短几年时间内,刘巍和他的创业团队将川东路桥从年产值1亿元左右,做到近10亿元。2015年刘巍定下的目标是突破10亿元。

刘巍说,川东路桥目前约三成项目来自重庆本地,这个比例自创业以来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央企直接加入重庆市场竞争,挤压了民企空间。目前川东的主力战场仍然是重庆和四川,在全国各地也在承揽工程项目,其中灾后重建工程是主要业务来源。

不过,和很多建筑业同行一样,刘巍也在居安思危。他认为目前虽然说国内基础建设市场走入“夕阳”还言之过早,但市场竞争趋于饱和却是一个不争的趋势。特别是由于体量庞大的央企纷纷入场,让从资质到资本各方面处于劣势的民企感受到了无形的天花板。刘巍举例说,某地自2007年后的高速公路项目无一民企中标,被央企巨头垄断,民企只能从这些巨头手中分包项目。

刘巍分析,一是由于该行业民企发展年头较短,综合实力显然比不过央企;二来因为项目发包主体往往是地方政府,市场化程度不能和其他充分竞争行业相比。

这使得刘巍和同行们把目光对准一些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领域。刘巍说,他们目前承接了不少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工程项目。两相比较,虽然外方项目在流程上稍显繁琐,但执行起来较少争执,而企业盈利预期也不会有较大波动。

所以当“一带一路”信号释放的时候,刘巍和同行都高度关注,但真正让他感觉这块巨大市场蛋糕不是镜中花的时候,是亚投行成立并将总部落户北京的消息。刘巍解释,这意味着烹饪这道大餐的厨师团队到位了,资金原材料都开始准备了,离吃到这道大餐的时候还远吗?

刘巍很少在媒体上出现,保持低调似乎是他那个圈子的共识。作为重庆交通建设领域排在前几位的民营企业—重庆川东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巍经常思考关于企业成长天花板的问题。

去年下半年,“一带一路”的战略刺激了他的神经,而真正让他为之一振的,是亚投行宣布将总部设在北京的消息。对于承接过世行和亚行工程项目的刘巍来说,这意味着巨大市场开始了实质性启动。

对话> 重庆企业走出去,有底气!

重庆晨报:对于川东路桥而言,走出去有哪些内部优势?

刘巍:企业基因里就有“走出去”的优势,我们的高管团队全部来自于上一家企业的海外公司。我们团队从头至尾在海外做过项目,加上目前企业的资质等级正在提升,这会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平台。

重庆晨报:走出去是否也有国内建筑市场竞争饱和的因素?

刘巍:国内这块市场至少还有10年左右的好光景。只不过民企在面对国企时,还是存在竞争上的短板,民企究竟能够在国内市场里获得多大的上升空间值得思考。

这些年高管团队都会去国外市场考察,看项目,看趋势,我们发现还是有不少机会。

一带一路”蛋糕大

重庆晨报:重庆民企是否具备了在“一带一路”的市场中竞争的实力?

刘巍:大家最近都在热议“一带一路”,说蛋糕有多巨大。我预估了一下,就算打个五折,这个市场将至少带来3000亿美金的机会,当然会激发许多国内竞争者前去淘金。重庆的交通建设企业要看到自己的优势,要知道重庆进行路桥建设的自然环境难度非常大,所以现在重庆民企在这个领域的施工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所以重庆企业走出去,是有底气的。

重庆晨报: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机会?

刘巍:当亚投行宣布成立并落户北京之后,我觉得这个机会真的来了。有了一个牵头的机构来组织资金和完成实施,那么“一带一路”中的那些项目就会很快落地。而且总部设在北京,对于参与其中的中国企业来说,至少有地利的优势。现在我们承接了一些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因为其总部在海外,遇到需要沟通的时候非常不容易。如果亚投行在北京,那么遇到变更、资料报批等情况时,中国企业就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重庆晨报:为了成为吃头啖汤的人,你现在主要做了哪些准备?

刘巍:当然首先是完善各种资质,其次是与外经贸委和发改委进行密集的沟通。我们也不仅仅是把“走出去”的思路完全放在修路上,也在考虑一些多元化的发展。比如我们在加拿大就准备开发石油。

应该抱团走出去

重庆晨报:对于川东路桥而言,走出去是否还是有一些短板?

刘巍:其实从综合施工能力上看,我们并不怕和国外同行竞争。而因为做过不少外方的项目,我们对于国际工程的游戏规则很清楚,只要严格按合同执行,民企实际上会获得相对更公平的环境。要说到短板,我觉得是在资金实力上,这个行业民企起步较晚,积累肯定不如央企国企,我希望国家在制定相关支持政策的时候,能够给予民企相同的待遇。

重庆晨报:实际上从各个行业来看,最终走出去的最大竞争者都是国内同行,你怎么看?

刘巍:这个其实在国内就是激烈竞争,到了国外我想大家也许会考虑到合理利润,而放弃一些恶性竞争手段。我希望国内企业走出去,要抱团经营、合作共赢,合作意识要提高,政府层面其实应该在这方面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不过是否最后真的能够抱团,我也说不好。

其实重庆的交通民企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有过两次抱团的经历,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大家都想当老大,谁也不服谁。我觉得抱团应该从组织结构上下功夫,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现在“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也希望重庆同行可以借此机会能够成立行业商会,大家抱团走出去,迎接更大的发展空间。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