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为荣昌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科技创新驱动荣昌经济快速发展。”近日,荣昌县科委主任徐蓉说,2014年,荣昌通过创新的新产品产值达126亿元,占全县GDP的42%。
科技创新,已成为荣昌经济发展最大的驱动力。
五大创新平台集聚起人才资金等要素
2014年初,荣昌县委就明确提出: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用科技创新来驱动荣昌经济的发展。
徐蓉说,县里首先从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入手,把创新的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起来。如今,已建起了五大创新平台。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在荣昌工业园区内,有一幢原准备用作园区办公的大楼,如今已被作为荣昌县创新发展中心大楼,在2.2万平方米的大楼里,已设立起创新创业服务专区、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区、畜牧科技孵化器专区、小微企业孵化专区等4大创新专区。目前,已有11家科技研发机构、科技服务组织、科技型企业入驻中心。
二是财政金融支撑平台。荣昌县政府从2014年起,整合部门资源加大创新投入。目前,全县已整合落实各类创新投入资金2.12亿元,占目前政府性投入的10%以上。同时,设立1000万元助保贷基金、200万元小额贷款保险保证金、2000万元产业引导发展基金以及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
三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县里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合作,在创新发展中心内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区;引进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在荣昌成立渝西分所,重庆市林科院在荣昌建立渝西林下经济研究所,陕西科技大学在荣昌建立陶瓷研究院,分别在道地中药材培育、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畜牧科技创新、陶瓷新材料科研等方面进行创新合作。
四是创新驱动服务平台。引进江苏广和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入驻创新发展中心,正在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大型数据库建设,即将开始营运。通过整合基础电信信息化服务能力,以“云计算”使用模式,打造新一代中国数据精准营销云智慧平台。
五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荣昌县公众信息网建立了科技资源信息库,将荣昌的21家企业、在荣科研院校和12家政府技术机构的364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五大重点产业的1362名技术人才纳入平台,供全县企业、基地和园区共享使用。
30多位院士和专家创办科技型企业
去年6月,俄罗斯国际工程院院士李砚耕在荣昌注册创办了重庆格德瑞重工有限公司。3月5日,教育部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与重庆格德瑞重工有限公司签下备忘录,利用俄罗斯等国际国内资源,共同筹建深空采样研究机构,开展深空采样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目前,这家高科技创新企业所开发的700米以下深水开发、页岩气开发等设备已经投产。李砚耕院士正在联合宋振骐等6位两院院士,共同研发无人化钻采装备机械,并通过公司,进行无人化钻采装备的量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使科研成果的价值得以最大转化。
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西南大学教授、博士吴俊伟创办了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布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据他介绍,公司员工只有50余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职称,博士和硕士生以上学位的就有18名;专门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研究的团队有10人,而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只有20余人。这家创新型企业的产品,95%以上都是针对拉美市场,其中通过技术创新生产的多维注射液产品,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在近两三年的创新中,我们公司已获得了重庆市4个高新技术产品和2个重点新产品,1个战略新型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8项。”吴俊伟说,去年,公司的产品在10多个国家的销售额达1200万元,今年前2个月,在国际市场上的订单就已超过500万元,利润额超过30%。
“我们注重引导和引进科技人才来荣昌创业,真正使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徐蓉说,目前为止,已有30多位院士和专家教授在荣昌创办起30余家科技型企业。
创新已成为荣昌经济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徐蓉介绍,去年,荣昌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经费)占GDP比重达1.72%;新产品产值完成126.3亿元,占GDP的42%;新兴产业产值达101.3亿元,占GDP比重达34%,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目前,荣昌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市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市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1个、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6家,引进院士3名,专利申请1286项。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