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技总站依托自主创新,支撑三峡库区生态涵养发展成效斐然
三峡库区是我国战略淡水资源库,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农业发展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然而,随着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大,农业面源污染呈加剧态势,三峡工程蓄水后消落带原有植被被破坏形成新生污染带,加之突出的人地矛盾,导致水库自净能力下降、环境状况恶化,严重威胁国家战略淡水资源库的安全。
按照中央“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市委、市政府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异大等实际,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科学规划为“五大功能区”。渝东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较脆弱,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在农业发展选择上必须走生态特色效益农业之路。柑橘产业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发展第一特色产业,必然要求其在生态涵养发展进程起到主导、样板的作用。
为打通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壁垒、加快柑橘产业生态涵养发展,在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课题和星火计划《重庆现代柑橘产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市农技总站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合作,组织重庆市瑞宝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和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东源农业有限公司、重庆农正农业有限公司、奉节县铁佛晚熟脐橙合作社、巫山县大昌脐橙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巫山、开县、长寿等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将柑橘低碳循环自主创新技术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支撑三峡库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推进了库区生态涵养发展。
1.建立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与中柑所合作,建立国家认证检测机构、省级诊断实验室、县级叶片前处理组成的“国家-省-县”三级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体系。累计监测示范面积35万亩,检测20万多样次,推广微肥117吨,探明晚熟柑橘果实枯水、落果、黄化等发生主因,制定《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规程》技术标准,被农业部定为2014 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2. 橘渣有机复合肥。自主培育一种巨大芽胞杆菌,研发秸秆混合基质及高温发酵技术,突破自干燥腐熟和造粒瓶颈,发明橘渣有机复合肥及制备工艺,年产能20万吨,项目实施期间共生产专用肥32.9万吨,消纳橘渣等有机废弃物40万吨,销售额1.45亿元,推广至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累计推广265万亩次。
3.沼液肥水一体化还田装备。攻克了沼液管道产气爆裂、磷酸镁铵难溶结晶(尿垢)堵塞等难题,研发出自清流速水流自动冲洗和收集管道固体颗粒工艺及装备,发明“沼液管道施肥装置”、“沼液沉淀物自动收集装置”等产品并进行产业应用。推广沼液肥水一体化灌溉面积10多万亩,销售收入3852万元。
4.构建三峡库区面源污染“三带四链五网”阻控模式。指导环库区县建设长江柑橘,消落区耐淹牧草带,结合大规模增殖放流,建设水域牧场拦截带等三大特色产业带;构建“畜-沼-果-渣-饲”、“果-渣-肥”、“畜-沼-草”、水分循环等“四链”循环模式;结合坡地果园配套生态缓冲沟凼和沼液灌溉工程措施,形成五层拦截网,实现多层拦截和多重阻控,有效拦截和利用面源物质,保护库区水质。
通过自主技术产业化、示范园区实例带动,三峡库区已摸索出一条自主创新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