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获重庆市首届创新教育奖,独创记忆法、建科技教育网络…… 解码三尺讲台上的创新者
杨吉美参与校园活动。受访者供图
近日,重庆市首届创新教育奖颁布,该评奖活动于2015年正式启动,经重庆市创新教育奖评审办公室对各区县推荐的71名候选人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初评、公示、推荐、终审,共评出重庆市首届创新教育奖获奖者14名。
这14名获奖者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大学等不同单位,他们或是课堂教学有新法,或是学校管理有新章,或是科研成果有新意,或是学生成才有新招。我们采访了其中三位获奖者,看看他们在创新教育方面有何成果,又能带给其他教育者什么思考。
他是历史老师还是发明家 独创记忆法帮学生记历史年代
在奉节永安中学,张祖安的身份有很多。他既是初中历史老师,又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管,还是全校义务的科技辅导员。他不仅搞发明,还辅导学生制作科技作品。在他看来,只要热爱生活,就能够在科技创新中获得在一次科技辅导课上,张祖安问学生:“你们听了这么多科技创新的案例,有哪些启发?”初一的朱浩同学马上回答:“我路过操场的时候,看见体训生在练习5米三向折返跑,要去摸那个矿泉水瓶子,摸倒之后另外的同学又要把它立起来。就在这个时候,触摸的人和立瓶的人发生了碰撞,两个人撞得鼻青脸肿,我想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在张祖安的引导和帮助下,朱浩制作出了触摸不倒棒,该作品在奉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一等奖。朱浩的获奖也激发了永安中学科技爱好者的热情,“生气的球服”和“错动的操场”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来。
张祖安自己先后申报了“二次用水冲便器”等7项专利,被师生们誉为“讲台上的发明家”。
他还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率先提倡“初中历史四步自读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的四个操作步骤:“复读—自读—辨读—练读”。该模式先后被批准立项为县级、市级和全国重点研究课题。
学习历史时,很多同学对记历史年代颇感头痛,怎样解决这个难题?一次,张祖安在大街上看到“端午节龙舟赛”的横幅时,一下获得了灵感:“端”让他联想到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巧妙地借用四角号码与汉字的对应关系,张祖安发明了“独角号码”数字记忆法。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他把大事年表编成歌诀:夏禹立厦主(2070年),商王鸣商庚(1600年)……为了推广这种方法,他编著了《“‘独角号码’数字记忆法”教程》。
“独角号码数字记忆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历史年代,还可以记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并且可以编制和记各种密码。这种记忆法参加全国的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教育部、科技部、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颁发的银奖。
他带领形成科技教育网络 已有2500余人次参与创新竞赛
新民小学是垫江县一所农村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已有10多年的时间。杨吉美是新民小学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形成了“人人想发明,个个搞创新”的科技教育网络。
近年来,该校广泛开展创新教育和创客实践活动,先后开设《创新》、《创意编程》、《3D建模》等创新教育课程。尤其是《创新》课程在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原理,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潜能方面成果突出。
“我在网上看到有很多交通事故发生,主要原因在于车速太快、车辆间距太小。我就一直在想,要是能发明一个自动测算汽车车速和车辆之间距离的仪器,肯定能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新民小学学生曾馨巧说,她后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叶杰。在老师的指导下,她逐步修正完善,最终完成了“汽车高速车距、车速报警器”的设计制作,并荣获第31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科技创意项目一等奖。
杨吉美说,学校配套建立了“138”活动体系,即1支科技师资队伍、3支科学考察队(小眼睛队、小蜜蜂队、小水滴队)、8个科技兴趣小组(机器人、小发明、航模、车模、桥模、电子模型、科技论文、科幻画),根据学生专长引导、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发现和挖掘学生科技发明的“创新点”。
在第22至32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师生共有2500余人次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其中,获国家级奖励41人次,市一等奖116人次,市二等奖286人次,市三等奖378人次,有106件科技作品获国家专利。
杨吉美个人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获奖11人次,个人科技作品——“一种钉钉神器”获市级金奖,个人的发明创造——“一种组合式可调节的照明安全拐杖”等3件作品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他推进联合国儿基会项目 孩子们综合素质提升更爱学习
易坤权是忠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两年前,他任忠县教委副主任时,牵头实施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而他获得此次创新教育奖,正是因为该项目的推进收获。
易坤权说,联合国儿基会项目落户忠县后,通过公平有质量的爱生学校管理、有效的教与学、社会情感学习、水环境改善以及爱生幼儿园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在项目的展开与推进中有了对教育原点的反思,有了对教育质量的追问。
比如,作为爱生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旨在引导学校和家庭为孩子创建一个安全、快乐、包容并具有参与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项目通过了解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现状,分析与之相关的管理、课堂教学、学校氛围及家校合作等影响因素,开展社会情感的理论培训和一系列校内外支持性措施的建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意识、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效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
改革中,一所项目试点校提出学校要课外“零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外搞科学探究、综合实践、阅读口语、劳动生活、艺术教育和人际交往等实践活动。
一开始,教育部门担忧,教师质疑,家长焦虑。没有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学校还要不要教学质量?但坚持下来,孩子们学习兴趣高了,灵气和活力释放出来,综合素质提升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处将忠县项目实施誉为国际合作样板。2015年,受英国国际教育与培训论坛第13届国际教育和发展大会组委会邀请,作为中国唯一一位儿基会项目负责人,易坤权参加了在牛津大学举办的论坛,介绍了忠县“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推进经验及实施策略。
都市传媒记者 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