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优化创新环境 五论奋力开拓重庆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

19.09.2016  20:10

  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上海张江、武汉光谷……这些地方之所以能成为国内创新的领跑者,主要就是因为支持和保护创新的氛围浓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概而言之,创新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弱。

  重庆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强大的创新磁场,就必须抓住创新环境这个关键,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既用好市场机制,向良好市场环境要创新活力动力,又注重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为创新创业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优化创新环境,必须释放人的活力,让科技创新人员轻松前行,这就需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当前,科研管理过紧过死,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科研单位的“婆婆”很多,这部门管、那单位管,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也不合理,存在不少条条框框的制约。科研管理过紧、过死,束缚的是创新的活力,制约的是创新的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要给科研单位“松绑”,根据实际需要实行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让高校、科研院所及广大科技人员拥有更大自主空间;另一方面,要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提高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将“人围绕经费转”转变为“经费以人为核心”,既避免“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又防止“跑冒滴漏”,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良好的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创新力的重要支撑。因此,优化创新环境,还必须围绕创新搞好公共服务,为创新人才搭好台。要看到,按照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申报项目往往设置一些不必要的门槛,科研立项往往要求自有什么设备、什么仪器等基础条件。结果,能做研究的往往没有这些条件,缺公共平台,大型仪器共用性差,再加上R&D经费投入本来就不高,效率提不上来,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也造成科研单位大型科研设备重复建设严重、闲置浪费严重。搞好公共服务,就要砍掉一些不必要的门槛,让有专业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有平台、有设备、有资源。比如,重点打造基础性、综合性、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引导科研院所及高校现有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再比如,建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行业科技信息资源,提升科技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法治环境,也是优化创新环境的题中之义。在一个法治保障体系不完善、“山寨”泛滥、盗版横行的社会,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创新活动会受到抑制,社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优化创新环境,打造科技创新的法治环境,就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法规规章,废除制约创新的制度规定,构建起综合配套的科技创新法治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为创新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环境适宜,创新主体自会蓬勃成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有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既敢于放手,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又勇于担责,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才能充分激发社会创新力,让创新的“种子”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