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重庆交通大学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双赢” 精准施策激活学生创新创业
本报讯(记者 胡航宇 禹跃昆 特约通讯员 徐洁)连日的降雨导致重庆真武山隧道出现积水。据称,此前市政部门已对隧道进行整修,添加了四条排水管道,但仍不敌强降雨的冲击。交通持续拥堵,扩容迫在眉睫。近日,围绕真武山隧道扩容议题,重庆交通大学结合本校隧道专业特色,开展了“首届隧道创新设计大赛”。
学生脑洞大开。从参赛的30多种设计方案看,双层隧道、潮汐隧道、高架桥与隧道结合、下挖扩容、智能交通系统等系列构思,大胆巧妙,令人耳目一新。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隧道与地下工程1班的冉飞、喻振、莫贤、马赛四人组团队获得了专业组一等奖。记者看到,他们用整整一个星期按1:300比例制作而成的模型,精致逼真。
据学校教务处杨林处长介绍,在“桥模建模大赛”“隧道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学校还设置了非专业组,“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中,均鼓励多学科专业学生以团队方式参与,在工科基础上,融合艺术、信息、经济,多视角完成创新作品,激励奇思妙想、大胆创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学校依托校内外科技平台、创业孵化园,组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联动的创新创业学科项目组,围绕交通类主干学科,按照“交通+”理念,形成了道路与桥梁设计、隧道安全节能、港口航道与水利工程、纳米材料研发与应用等12个学科项目团队,配备校内专家、行业精英导师,从“项目设计、试验论证、市场验证”三个环节加强辅导,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或产品。
“没有技术的创新,都是走不远的。”学校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朱辉荣表示,“学科专业、多层次团队的融合,能够解决创业难,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从而提升创新创业的效力。”
结合学生项目研发实际,学校创业孵化园主动与两江新区、双福新区、珞璜工业园、铜梁物流园等对接,打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服务社会的通道,共建“众包”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双赢”。“机械设计与工程”项目组对接中石油野外营房改建、“道路与桥梁设计”项目组对接高发司隧道安全信息监测与报警、“节能与污水处理”项目组对接美的集团城市供水处理等众包项目,标的上千万。
目前,学校拥有1个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3个市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6产学研合作基地、39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4个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切实服务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2016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如今,学校正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四个交通建设等国家战略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深入推进校政、校地、校企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构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副校长赵明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