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深一度丨从“慢一步”到“齐步走” 揭秘川渝首次协同立法的背后
▲川渝两地法律专家围绕此次协同立法进行研讨。西南政法大学宣传部供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在建设过程中,要破解两地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地方协同立法是有效路径之一。
在过去一年里,川渝两地瞄准优化营商环境,在立法上首次牵手协同:
对川渝两地协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一致规定;
30多个条款对同类事项作出相类似的规定;
施行起始时间都定在今年7月1日。
两地协同立法经历哪些磨合,又有哪些突破?
地方立法是破解区域发展中共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0年7月,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签订《关于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协议》,其中明确将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作为两省市协同立法的第一个项目。
西南政法大学地方立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周祖成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选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个协同立法项目,也是进一步释放两地市场活力“关键一环”的必然选择。
然而,在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上四川要先一步,签协议时其条例已经进入审议阶段;而当时重庆的情况是,该项立法还属于计划预备项目,到次月才调整为审议项目。
为保持步伐一致,重庆建立“双组长”立法工作专班,迅速成立起草小组和咨询专家小组,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大步追赶。
“步伐一致情况下,同频探讨上才有共同语言。”周祖成说。
到去年底,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面对面”交流,确定将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作为2021年度协同合作事项之一,为首个协同立法项目给出了“时间表”。
在立法推进过程中,川渝两省市人大法制工作机构频频交流、互学互鉴,在立法进度、体例结构、规范内容、重要制度、实施时间等方面都达成共识。
今年3月31日,《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将于7月1日实施。而在此的几天前,《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确定在同一天起施行。
就这样,川渝两地首个协同立法项目重庆由“慢一步”变“齐步走”,为川渝协同立法开了篇。
两地法律专家“集中生智”
在条例审议表决通过的一个月前,来自川渝两地6所院校的法律专家齐聚西南政法大学,首次为明确的协同立法项目展开研讨,“集中生智”,发挥两地高校的法治智库作用。
正是在这次研讨会期间,受川渝两省市人大有关专工委共同委托,与会专家学者就法规草案开展了专题论证。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李燕教授参与了协同立法的论证。她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此次协同立法涉及内容广泛,在条例草案的论证过程中,不仅要查阅两地与营商环境相关的多部地方性法规,以保障法制统一,还要查阅中央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的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立法经验。条例草案的内容涵盖了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法治保障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方方面面。”
李燕主要参与了“法治保障”板块的论证。她谈到,在协同立法中,不仅要做到法律文本等“形式”上的协同,更要追求立法目的、整体机制等“精神”上的协同。并以此为立足点,针对两地条例草案中“法治保障”部分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创新创业、信息共享、纠纷解决、司法联动等具体条款提出了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周祖成也是首次参与这样的协同立法,参与论证的是“政务服务”板块,一周时间下来,他向两地的条例草案提出18条修改建议。凡是他提出建议修改的地方,一字一句都要去查找法律文献来支撑。
“重庆的版本要看、四川版本的也要看。”周祖成说,论证时还提出了两地条例存在逻辑结构不清晰的问题,需在条例的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据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制工委统计,在这次专题论证会上,有近10条来自川渝法律界专家学者的具体建议被采纳,成为通过后的《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正式条款内容。
30多个条款作出相近规定
审议表决通过后的两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框架结构基本一致。除总则、法律责任和附则完全一致外,还均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法治保障3个维度作了重点规范。
条例的总则中,对川渝两地协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庆的第九条和四川的第六条作出了完全一致的规定。
上游新闻记者检索发现,在两地审议通过的条例中,提及“成渝”或“川渝”字眼共有6处,涉及到多个具体事项:协同推进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建立成渝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联动机制,推进川渝两地法律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支持成渝地区行业协会商会沟通交流互认。
除总则及以上4处表述一致外,考虑到两省市实际情况,条例有30多个条款对同类事项作出了相类似的规定,实现了重要制度的有机对接。
据介绍,下一步将加快配套制度建设。一是根据条例的规定及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对现行的一些文件进行清理、修改、完善,确保相关文件与条例保持一致。二是对条例中提出的改革要求和任务,抓紧制定具体细化落实方案,切实推动条例各项规定落地见效。
川渝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继出台,意味着两地协同立法已迈出关键一步。目前,两地正围绕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协同立法。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刘波 陈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