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版"刷脸"本月下旬亮相 在家银行开户购物
“刷脸”就能打车、购物、银行开户……这些炫酷的支付方式,离市民很近了。昨日,商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本月下旬,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刷脸”系统,将在金融远程开户、远程认证支付中正式亮相。来自该院的测试结果显示,目前人眼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仅能达到72.7%,而计算机的识别率则达到了95.3%,也即是说计算机识别的正确率远高于人眼。
应用
在多领域“开花”
前不久,马云刚刚在德国IT和通信产业盛会CeBIT上展示,支付宝有了“扫脸”界面,摄像头“刷脸”后,一枚1948年汉诺威纪念邮票到了手。而如今,重庆版的“刷脸支付”也将在半个月后来袭。4月下旬,我市将推出一款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金融产品。
“届时,市民仅需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上,安装APP,传送身份证明予以关联,将摄像头对准自己,就能直接通过‘刷脸’完成银行、证券等金融账户的远程开户,还能认证支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多媒体中心主任周曦介绍。
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与该中心准备展开合作,在金融服务领域推广“刷脸”支付技术。
周曦透露,重庆版“刷脸”系统不久后也将在社保领域亮相。目前,该院也为一些社保机构开发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保生存认证云平台,预计下半年会上线。届时异地领取社保的老人足不出户,仅靠“刷脸”进行远程身份认证即可,无需来回奔波。
“在1~2年内,市民在健身馆、宾馆等也能‘刷脸’,享受更快捷的服务。”周曦说,系统识别一张脸仅需2秒左右,若通讯畅通,支付起来会很快。另外,凭“刷脸”,公司可人脸考勤、访客登记,游客可在机场、海关、铁路、景区、边防等卡口快速通关,公安部门可布控监控视频,缩小侦查嫌疑人范围。
成本
用户参与零成本
蚂蚁金服生物识别技术团队高级技术专家张洁介绍,人脸识别的技术是基于神经网络,让计算机学习人的大脑,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的大量训练,让它变得极为“聪明”,能够“认人”;而之所以能够准确率高于人眼,主要在于计算机可关注更多的关键细节,并通过算法,剔除一些干扰因素。
有意思的是,人脸识别这种听上去高大上的技术,若应用于实践,却非常“接地气”。相比指纹、虹膜等许多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更加容易大规模推广,因为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可零成本参与。
张洁表示,首先,人脸识别不需要用户自行提交照片。根据相关规定,有资质的机构在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向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将采集的照片与该部门的权威照片库进行比对。也就是说,用户在进行人脸识别时,只需打开手机或电脑的摄像头,对着自己的正脸进行拍摄即可,在智能手机已全面普及的今天,这个参与门槛低到可忽略不计。
其次,用户担心的隐私安全,在人脸识别领域也能有效避免,因为照片的来源很权威,同时,一种特有的“脱敏”技术,可以将照片模糊处理成肉眼无法识别,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图像,从而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
“相较于密码支付、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等,人脸‘独一无二’,且难以“偷走”,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不仅能迅速完成一次支付,还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安全性更高。”周曦说。一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也表示,以往银行在办理开户等业务时,办理业务的证件持有人是否就是本人,只能由业务人员靠肉眼识别,其准确性往往难以保证。在现有识别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人像照片自动比对功能,将提高银行管控风险的能力。
优势
技术准确度较领先
来势汹汹的“重庆版”有何优势?周曦介绍,如果说目前国内其他“刷脸支付”系统还仅是“演示版”,重庆版已即将进入实际投用阶段。而移动支付采用率最高的欧洲,主要还在使用4位密码或者电子签名来认证;美国影响力最大的APPLE PAY则选择了指纹识别。
“在深度和广度上,重庆版都是竞争对手不能比拟的,尤其在安防经验、活体检测等方面。”周曦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UIUC)图像生成与处理研究室已合作多年,在人脸识别的各个应用领域都推出过相应产品。
周曦介绍,早在去年,他们就在全国率先启动研发人脸识别支付系统。而在应用于支付前,“人脸识别”已应用于很多方面,如边防、海关、机场自动通关系统,以及日常考勤等。
“‘刷脸’就相当于给计算机装上眼睛和大脑,用各种数据来训练,教会计算机认脸。”周曦说,前期采集5000万张人脸让计算机学习其特征,并建立起自己的解析算法,得出识脸逻辑。采集的人脸拥有多个角度的照片,从而让计算机更全面地进行认识。由于二代身份证照片分辨率较低,加之现场拍摄可能受到光线照射不均、人脸部分遮挡(帽子、头巾、胡须、眼镜等)、与身份证拍摄的时间跨度较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人眼和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都很难判断是否为同一人。重庆版则依托自主创建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能让“刷脸”系统应对真实场景中多变光照、多角度、有遮挡、模糊不清、年龄跨度大等复杂情况。
结果显示,人眼的平均准确率只能达到72.7%,而计算机的识别率则达到了95.3%,也即是说计算机识别的正确率远高于人眼。
现状 大小商家争先角逐
事实上,重庆版“刷脸”系统的诞生并非“孤军奋战”。周曦坦言,全球互联网商家纷纷垂涎“刷脸支付”。
全球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eBay旗下PayPal近日宣布,其在英国伦敦的里士满区的12家商场推出依靠“人脸识别”的支付系统。而国内,商报记者从支付宝相关人士了解到,“刷脸”支付这一新技术去年支付宝进行过小范围内测,预计将会在阿里的互联网银行用户远程开户时使用。此外,以技术见长的百度去年4月发布百度钱包时首次提出了“刷脸付”功能……
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刷脸支付”已不仅是互联网大佬们眼中的“香馍馍”,一些IT小微企业也在试水。重庆容点科技总经理蒲桂龙称,去年,公司就曾花费一年时间,从事人脸识别系统研发。据他了解,重庆还有数家企业从事相关研发,在深圳等沿海城市,甚至多达上百家企业在研发“刷脸”系统。
探因 意在争夺移动端支付
互联网巨头在“刷脸”系统排兵布阵的背后,意欲何为?在业内人士看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衍生出大量商机,而移动支付入口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互联网三巨头BAT同样在该领域排兵布阵,更是无一缺席。
“刷脸”支付看似好玩,实质是移动支付领域大战的缩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莉认为,移动支付将是未来“兵家”必争之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移动支付已成‘燎原’之势。”据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同比上涨391.3%,继续呈较高增长状态。2018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超18万亿。支付宝、财付通等均会继续抢占线下的支付场景,无论是打车、餐饮、商超,还是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
对市场而言,BAT的领先地位一时无法撼动,若其他企业能在保证用户支付安全的同时,通过产品创新不断优化用户的支付体验,就有望赢得一席之地。
难点 技术还需提升
在蒲桂龙看来,“刷脸支付”系统目前仍是看上去很美。“至少投入了200多万元,研发了不下10个版本,但最终因0.1%的失误率而打了水漂。”蒲桂龙说,最后一次,眼看识别几次都成功了,但当拿高精度本人照片去验证,竟又通过了。“刷脸”准确率若不是100%,就存在漏洞,安全性也不能达到客户要求,就无法交付。
蒲桂龙表示,如何规避外因对人脸识别速度及识别效果的影响,一直是科研的重点方向。
周曦也说,“刷脸”想走出实验室,就要攻克身份证照和现场人脸的验证,这一直都是人脸识别技术中的难点之一。基于此,目前也只开通了刷脸开户功能。
同时,由于相关政策“滞后”,也绑住了“刷脸支付”前行的脚步。业内人士称,从国家银监会、银行内部制度上来说,还不完全允许这么做,尤其在大额支付方面,资金安全还是第一位。
未来 刷脸支付其实不远
针对技术瓶颈,周曦表示,新技术不会一出来就是完美的,其将不断完善和改进,并会配合其他认证方式来做到万无一失。如自动更新并抓住不变量,利用瞳距、颧骨距等,甚至在皮肤纹理中找到识别依据,确保不认错人。
同时,人脸被“盗”的漏洞也被考虑到。周曦称,系统能第一眼识别是否是真人。而在刷脸条件不太充分的情况下,如光照太差、个人面部因受伤、整容等有较大变化、双胞胎等,还会配合传统密码来让用户完成支付等操作。
陈莉则表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大潮已经来临,众多的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都已看到移动支付背后的蛋糕,将会有更多新技术陆续诞生。不过,目前“刷脸”支付还处在实验阶段,技术仍需提升,法律监管更要跟上。尽管这种支付方式能为用户带来方便,但获取用户个人面部特征是否涉及隐私,是否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等许多问题还有待解答。
微问答
1 双胞胎、整容等特殊情况能否识别?
答:对时下流行的整容技术,周曦表示,局部整容不是特别明显的,识别系统还是可以综合人脸基本的五官比例、角度等特征进行识别,但如果是变化特别大,识别起来确实有难度。此外,对于肉眼难以识别的双胞胎,刷脸识别的难度也很高。
2 如果有人用照片和视频来冒充,怎么办?
答:此前人脸识别从实验室进入商用,尤其是金融领域,一个大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防伪造。但目前,国内众多科研机构推出的刷脸系统都已经非常有效地防止用照片和人脸视频来蒙混过关。
3 刷脸支付如何用于金融产品?
答:目前的刷脸支付主要应用在银行办卡等服务。据了解,江苏已有国有商业银行采用刷脸支付应用于线下业务。消费者在银行自助发卡机前,输入手机号并设定密码,然后将身份证放到识别区,再对着摄像机刷个脸,点击确定,就能办理一张借记卡。而重庆用刷脸办卡,在家操作完整个流程,大概需要几分钟。
选稿编辑:张应梅
链接: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04/08/c_1114894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