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亮点丨北碚探索“生态美、百姓富”高质量发展之路

08.06.2020  06:30

生态修复后的缙云山黛湖。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6月6日,位于嘉陵江一级支流梁滩河北碚段的大磨滩湿地公园内,络绎不绝的游客沿着河堤步道散步休闲,欣赏着这里清水绿岸的美丽景象。

同一时段,地处缙云山上的黛湖同样游人如织,骑车、漫步、赏景……人们在翠林间尽情享受清风沁脾、鸟语花香的惬意时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碚区坚持当好生态卫士,擦亮了山水之城的生态底色,探索“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林长制“全力护山”——

缙云山重现“绿肺”活力

5月初,正在北碚区东阳街道观音峡林场内巡山的护林员周开朗发现,盐东路上有不法大货车司机倾倒建筑垃圾,严重破坏了缙云山片区西山坪森林植被。

北碚区林长制办公室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街道、村林长采取了严防死守的方式“破案”。5月12日凌晨,大家终于等来再次来此倾倒垃圾的车辆,并将涉事司机交由相关部门处置。

作为林长制的15个试点区县之一,北碚区开展林长制试点工作范围涉及主城区“四山”中的缙云山、中梁山,幅员面积349.19平方公里,占北碚辖区总面积的46%,涵盖15个街镇、80个村(社区)。

自2019年7月全面启动林长制试点工作以来,北碚区严格落实“5+1”运行机制,按照“一山设一长、一长一办公室”工作机制,建立区级、镇级、村级林长组织体系,明确三级林长共196名。全区划分林长制巡查责任网格80个,对应配置网格护林员160名,实现网格护林员管理全覆盖,实现了“山林有人管、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担”。

缙云山是重庆主城区重要生态屏障,深入推进缙云山综合整治、开启综合提升项目,是我们区林长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北碚区林长办副主任、区林业局党组成员王文友介绍,一年来,该区重点开展了推进生态修复、推动环道建设、全域提升环境品质、生态搬迁试点的“四大工作”。

其中,为了促进缙云山的“绿肺”和天然屏障功能得到有效复苏,北碚区在缙云山区域累计栽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86种、75万株(棵),恢复水域1.79万平方米,修复生态36.5万平方米。同时,该区实施了生态搬迁试点,将核心区、缓冲区内208户、536名居民全部纳入生态搬迁范围,引导帮助203户、520名居民搬出自然保护区,覆土复绿1.6万平方米。

区林业局行政执法安全科科长张静介绍,按照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规定,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而缓冲区也只能进行科研观测。一年来,北碚区累计拆除缙云山内违法建筑8.8万平方米,自然保护地缙云山片区收集到的205个问题已整治完成203个。

为了防止综合整治效果反弹,北碚区还健全“四个制度”落实问题发现机制:建立日常巡查工作制度,要求网格护林员和巡山守卡人员加大对重点林区、敏感地段、重要区域的检查力度,严防新增生态破坏点;建立明察暗访制度,由区林长办每季度开展两次明察暗访;建立问题投诉制度,在缙云山安装林长公示牌65块,积极发动群众举报各类破坏山林资源违法行为;接受新闻媒体监督制度,扩大发现破坏山林资源违法行为线索的来源渠道。

北碚区还加大了“智慧巡山”的力度,目前正在实施20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成后可覆盖全区80%的重点林区。

河长制“铁拳整治”——

污水河变休闲公园

梁滩河发源于九龙坡,流经沙坪坝,在北碚汇入嘉陵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滩河清澈见底,水清鱼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两岸企业逐渐增多,不少污水排进梁滩河,让这条清水河逐渐变成劣Ⅴ类水质。

梁滩河之变,是不少地区以往粗放式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北碚区河长办副主任唐世银介绍,近年来,北碚区全面实施河长制,完善“双总河长”的三级河长体系,通过一系列“铁拳整治”,改善辖区水生态环境。

其中,梁滩河的治理就是该区重点示范项目。在河长制的统筹协调下,围绕“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目标,启动了梁滩河系统治理工程,修建生态护岸,河床清淤,确保河道行洪顺畅;开展“污水三排”专项行动,加大投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新建污水处理厂、开展内源整治及清淤工作等;打造了5公里健身步道,以大磨滩瀑布为核心,打造建成大磨滩湿地公园等。下一步还将对梁滩河支流进行海绵化改造、整治8.5公里河道环境。

以往,河面漂浮的垃圾、河水散发的恶臭,令周边村民十分痛心。歇马街道天马村村级河长李林介绍,“如今,政府关停、整改了河边的一批污染企业,实施了河道清淤、清漂保洁、栽种水生植物等,梁滩河又重现生机。

今年5月1日,作为梁滩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工程之一——总面积约600亩的大磨滩湿地公园开园试运行,仅五一假期就累计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记者在大磨滩湿地公园看到,梁滩河碧波荡漾,沿岸绿树葱郁、蝴蝶飞舞,近百米宽天然悬瀑从青翠山间倾泻而下,水雾茫茫。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里的美景。

2019年,梁滩河入嘉陵江断面水质首次达到IV类标准。”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勤介绍,北碚计划以梁滩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契机,探索梁滩河段街镇一级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推动改善梁滩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北碚区还对辖区河流、水库、山坪塘等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如今,这些河库水质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基本恢复,自我调节和自我净化能力明显提升。

山水经济“顺势而为”——

生态产业呈现绿色效益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今,北碚区围绕绿水青山顺势发展的生态产业,已开始呈现出绿色新效益。

在缙云山内,一条按照“生态屏障路、景观旅游路、产业提升路、消防救援路”功能定位的道路——缙云山生态环道正如火如荼建设。该环道全长64.52公里,其中北碚区内34.5公里,投资金额18.53亿元,已全面开工建设。

王文友介绍,这条环道地跨澄江镇、十里温泉城、北温泉街道、歇马街道,将串联起沿线传统古村落、休闲农业、特色民宿,有效推进缙云山及其周边区域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进程。

黛湖是位于缙云山半山腰的一座重力坝水库。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黛湖周边先后建起了云登酒店等4家经营场所。随着这些经营场所规模的逐年扩大,不少污水直排湖中,导致黛湖生态受到极大破坏。在推进缙云山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中,北碚区将4家经营场所整体拆除。

我们迅速对这里实施了库型修复、湿地治理、复植复绿等项目,目前湖水比同期高1米,水生植物增加了2.9万平方米。”王文友介绍,如今这里已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而对于缙云山保护区山脚下的澄江镇柏林村,北碚区正在着力打造“柏林村乡村振兴竹文化村落”示范项目,利用竹林资源发展竹基复合材料、竹饮料、竹家具等竹材加工产业链,为柏林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和致富机会。

因梁滩河整治而关闭肉牛养殖场后,歇马街道天马村村民刘成元在政府帮扶下,改行干起了运输。他说:“以往,我们养牛存在污染问题,还有很大的养殖风险。现在,我的收入比以前还高,特别是看着门口的臭水河变成景观河,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重庆日报记者 汤艳娟

原标题:为了山水之城的生态底色——北碚探索“生态美、百姓富”高质量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