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支撑,在替代人力、节本增效、集成应用农业技术和推进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潼南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在全区大力推广和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在全市率先推广了油菜、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深松整地技术、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等技术,越来越多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的农业机械出现在了田间地头,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犁锄下岗农机上岗
不久前,梓潼街道新生村的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长剑,又度过了一个轻松的水稻收割季。“我们合作社今年流转的800多亩水田里全部种的水稻,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全部收割完了。”其实,这样的效率,在十几年前,陈长剑想都不敢想。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前他流转的地里种过水稻+蔬菜,水稻收不完蔬菜又还没来得及种,“两头不划算”;再后来地里种水稻+油菜,等油菜收割完,水稻育苗插秧时间又不够,还是“两头失算”;现在好了,地里一年种两茬作物,一茬水稻,一茬蔬菜,全程机械化,能接茬,效率高,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大,农闲季节,就用农机出去搞社会化服务,收入大大增加。他说:“有现在的轻松日子,这主要还是因为党委政府的政策好。”陈长剑口中的好政策,是指近年来,我区根据本地产业和耕地实际情况,提出的“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战略。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区农委围绕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这六大环节,通过政策导向和惠农补贴(机械化作业补贴和购机补贴),补齐我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机械化生产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在区内,主要水稻、油菜产区基本实现了农机装备的全程覆盖。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和装备研发、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机化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好态势。区农委农机站站长何忠介绍说,自实行购机补贴政策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已推广农机上万台,兑现购机补贴5000多万元,作业补贴3500余万元,年服务面积达180余万亩,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35家,农机大户80余家,专业飞防队伍3家。“有了政府的扶持,我就敢放手干。”陈长剑告诉记者,十年前他就流转有200亩土地,但是人工播种收,成本高、效率低、收益差,一直不敢扩大流转面积,2007年,区里面出台补助政策后,他仅花了1万多元就购回了合作社里的第一台插秧机,政府补贴额度高达80%。“人力换成了机器,省钱省力又高效,仅仅3年,他流转的土地就增加了近700亩。今年,我们农机联合社投入300万元,添置了16台技术含量更高的无人植保机,2架测绘机,解决农业植保的困难。目前,仅我们金牛农机合作社拥有各类大型农业机械就达50台,水稻从育苗、栽种、植保到收割、烘干、加工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曾经的犁耙、锄头早就下岗了。”“种植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以前耕地是小机器替换了牛,解放了牛儿累死了人,如今大机器换小机器,既解放了牛也轻松了人,还走上了致富道路。”据统计,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区已有中大型拖拉机、收割机300多台套,其中90马力以上的100多台套,100马力以上的30台套,无人植保机25架,10T/次烘干设备10台套,大型深加工设备、冷链设备30余台套,农机总动力达60万千瓦,农机综合水平达59%以上。
耕种收更省钱省力省时
实现农业机械化,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和精准引领是关键。实施相关农业项目时,只有积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到哪里,项目就安排在哪里,才能大大调动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我们的农综项目、农发资金项目、千亿级粮食项目及其他农业项目都紧跟产业步伐,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农机农艺融合,其他部门配套水利、道路,让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区农委主任胡广建介绍,近年来,区农委先后引进了中大型耕整机、收割机、蔬菜移栽机、蔬菜播种机、萝卜开沟打窝一体机、青贮饲料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无人耕整机、无人植保机等先进装备,让农业耕种更省钱省力高效。其中,引进无人植保机进行统防统治和播种,弥补了规模农业植保和播种的薄弱环节。据了解,采用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其作业效率高达40-70亩/小时,是传统人工喷雾的10-20倍,在减少农药对人体伤害的同时,更能节约10-20%的农药使用量和300-500%的用水量,能有效降低农业产业生产成本。据了解,为突破植保困难的瓶颈,我区建立和引进了专业植保队伍10家,引进购置无人机25架,测绘机3架,固定机站1个,专业植保运输车1辆,备用运输车5辆。何忠告诉记者,截止今年7月,全区无人机开展服务面积达10.8万亩,本地作业面积6.6万亩,跨区作业面积4.2万亩,同时,创新开展了油菜无人机播种试验,明年有望全面铺开。“想要走好乡村振兴路,就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资源循环绿色低碳理念,发展绿色环保的现代农业。何忠介绍,每年春秋耕作时,区里会开展深松整地,改善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同时,通过绿肥培植,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等养分,保证土壤的生态环保。秋收季节,为解决秸秆处理问题,区里坚持绿色与轻简结合的原则,积极实施秸秆粉碎作青贮饲料和粉碎还田处理等办法来提高土地肥力,确保了农产品的绿色健康。”何忠以玉米举例,她说,每季玉米乳熟期时,区农委组织玉米青贮饲料收割机直接开进种植基地,像割草一样将玉米杆粉碎打捆,作为全株饲料直接送到奶牛养殖场;成熟期时,又将玉米作为黄贮饲料进行收割,避免了秸秆处理过程中对土地或环境的污染,达到高效节能、生态绿色的效果。
巴掌田鸡窝地变身宜机地
几年前,农机手们带着农业机械“南征北战打游击”的场景蔚为壮观,大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唐勇就曾经是其中的一员,如今的唐勇却建起了农机销售维修点当起了老总,靠着专业的农机维修、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口碑,成为我区小有名气的农机专家,不少农户争着请他去当技术指导,甚至做产业规划,成为了一名顶呱呱的农业经纪人。而促使唐勇从“打游击”到“扎根根据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区大力开展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服务试点工作。近年来,我区结合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多品种、多环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区农委农机推广站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至今,项目补助内的深松服务面积就达10.6万亩,社会化服务面积30万亩以上,兑现深松作业补贴530万元,社会化服务实现补助资金总投入2939万元,带动业主累计自筹资金3500万元。群力镇牵牛村计划发展种植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多次引进农业企业前去洽谈,最终都没能签约,总结原因,是因为牵牛村山地较多,田土散乱,巴掌田鸡窝地无法实现农业机械作业。2016年,在区农委的牵头下,采取政府补助和业主自筹的方式,对牵牛村2000多亩山地进行了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打草机、旋耕机、深松机开进了田间地头,看着成片的花椒树种下了地,村民们感叹,一辈子种的巴掌田鸡窝地这次总算打了“翻身仗”。政策有扶持、农户有干劲,农机开进了“巴掌田”、“鸡窝地”,受益不光是农户,大同农机合作社的唐勇也瞄准商机扩大规模,如今,他的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6台,青贮机6台,收割机2台,其他各类农机50余套,2014年以来,社会化服务收入累计300余万元,维修服务收入260余万元,销售农机产值达4000多万元。“以前田小地窄路难走,农户喜欢小马力便携式农机,现在田大土宽,小马力农机都换成复合型农机。”唐勇在自己的农机销售点给记者“打了一下算盘”,实施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以来,他的销售点大型免施肥播种机等大型农机的销售量每年增长30%以上,2017年,他的营业额达1700万元。近三年,我区转变农机推广工作思维,大力开展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将土地由小变大、由乱变顺、由坡变梯,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区打造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示范基地29个,示范面积10000多亩,幅射面积4.5万亩,其中项目补助88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上亿,项目涉及全区13个镇街,引进农业企业29家,涉及产业有粮油、花椒、中药材、柠檬等产业,宜机化整治为农业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拖拉机在地里进行深松作业。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
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
拖拉机在地里进行深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