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狠抓问题整改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江津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督导认定工作,制定五个需重点整改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台账制度、问责制度和专项督查制度,狠抓问题整改,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取得初步成效。
第一,着力解决生均校舍、生均校地存在不同程度缺口的问题。一是编制规划,优化校点布局。 编制校点布局调整、学校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并将重大学校建设项目纳入区级规划,建立《政府投资教育项目三年滚动储备库》,拟预留城镇建设用地(或其他独立建设用地)57.38公顷,投入12.34亿元,实施211个学校建设项目。 二是建设新校,增加学位容量。 启动8所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工程,将新增校舍15.22万平方米、校地22.47万平方米、学位1.27万个,确保秋季学期2所学校投入使用,缓解城区和部分镇街学位紧张状况。 三是扩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推进23个“全面改薄”项目和15个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将新增校舍3.95万平方米、运动场0.95万平方米,力争年内建成投入使用36个项目,解决部分学校生均校舍校地不足状况。
第二,着力解决体育运动场馆建设标准不高的问题。一是高起点规划建设。 从今年起,体育运动场馆新建、改扩建严格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以上、10.2㎡以上”标准规划和建设。 二是高标准维护改造。 计划投资5532万元,于2020年底改造塑胶运动场地18.44万平方米,实现全区学校塑胶运动场全覆盖。目前已投入456万元,改造5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地1.52万平方米。未来3年将投入5076万元,用于体育运动场馆维修维护,进一步解决部分学校场馆老化、安全措施落后等问题。
第三,着力解决部分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一是按标准增加教师编制。 按照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按高限核定教师编制,已增加教师编制64名,全区教师编制总量达9318名。实行教职工编制“区管总量控制、学校动态调整”,每学年调整生源减少学校富余编制补充到生源增加学校。 二是加大教师招聘引进力度。 实施近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新教师招聘引进计划,拟公开招聘(考核招聘)教师396名,区外引进教师30余名,其中九成将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完成招聘引进工作后,全区教师配备将达到规定编制标准的98.5%。 三是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形成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学年方案”制度化体系。加大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力度,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全覆盖,交流轮岗比例拟不低于10%。对参加交流轮岗的干部教师,实行干部选拔、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评优评先、培训培养、福利待遇“六个倾斜”。
第四,着力解决部分学校功能室设施设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一是完成江津教育城域网扩容提速工程。 建成江津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中小学网络宽带接入率达 100%。外网出口带宽扩展到2000M,实现内网1000M到校,2020年,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二是提高“班班通”终端设备配备档次。 实施以交互式终端设备为重点的“智慧教室”改造计划,以新建学校、城区学校、镇街政府所在地学校为推进时序,争取到2020年,为全区中小学配备交互式终端设备1200套、覆盖全区50%的班级。 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大力实施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十百千”工程,即到2020年,重点打造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1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培养100名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常年培养1000名信息技术创新小人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补足配齐功能室专兼职人员。 加大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今年计划新招上述学科专业教师95人,近新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同时实施教师转岗培训,再培养全科教师50名,逐步扩大功能室专兼职队伍。
第五,着力化解部分学校“大班额”问题。一是严格控制办学规模。 严格按照生均校地、生均校舍、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指标达标值核定各学校的招生人数控制线,严格按小学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招生。 二是合理划定招生片区。 城区小学按照“就近入学、相对稳定、适度调整、方便学生”原则,合理划定招生片区。城区初中采取“多校划片”和“对接直升”方式进行招生。 三是实施联盟集团化办学。 成立四牌坊教育联盟、江津中学教育联盟等10个教育联盟,试点实施联盟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扩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是增加重点区域学位。 加快推进四牌坊教育联盟鼎山小学、双福三小、江津二中扩建等学校建设工程,从源头解决重点区域学位紧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