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中医乐当“耙耳朵”:一辈子是老婆的私人医生
△80岁的冯涤尘工作起来一丝不苟
10月7日是重阳节,南岸区南坪中学旁小区内的一间书房里,80岁的冯涤尘在忙着学习最近几天在专业杂志上新看见的中医理论,有时还要和学西医出身的老伴儿“分析案例”。冯涤尘并不怎么看重节日,“能和老伴儿天天健康相伴,就天天都在过节了。”
从早上 坐诊到中午1点
回家还要和病人“私聊”
“冯老,我最近几天有点拉肚子,您开的膏方要不要停。”下午,冯涤尘正在书房里看最新一期的《中国药学》杂志,手机突然响了,电话里是一个外地患者的声音。冯涤尘问了对方姓名和病情,又从自己整理好的厚厚一摞膏方药方中把对方的名字找出来,细细分析了患者的情况,才又给别人回话,“你可以先停停药,肚子好了再看看情况,看需不需要调整方子。”
80岁的冯涤尘虽然每周只有两天会在中医馆坐诊,但几乎天天都能接到患者的电话,他把自己的电话打印在了一张单子上,每个来看病的患者,他也会把自己的电话给人家,“这样他病情有什么变化,或者什么疑问,就都能让我知道了。”
△冯涤尘与年轻药剂师交流工作经验
要坐诊的早上,冯涤尘会早早从南坪的家里坐车到五里店的合道堂名医馆,从医50多年,冯涤尘从不让患者等自己,“来看病是患者相信你,要对得起这份相信。”
国庆节前的周六,照例是冯涤尘的坐诊日,中午临近一点,一对母女走进了诊室,“冯爷爷,记得我吧,我又来了!”穿着粉色上衣的年轻女孩一进来就对着冯涤尘笑。很多来看病的年轻人都叫他“爷爷”,冯涤尘很喜欢这个称呼,“又是妈妈陪你来的啊。”冯涤尘打趣。
女孩因为鼻炎最近人不舒服,她从小没得过鼻炎,家里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病,有些慌。冯涤尘把了脉又看了看舌苔,“没得撒子,人的体质是会变的,你鼻炎的药吃起,都是孩子的妈妈了,不要贪凉!”冯涤尘说完,女孩守在一边的母亲立马接过话,“你看吧,冯老师说的你总要听了啊!”
△为病人把好脉
冯涤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名中医,在中医学界盛名累累,但他总能在看病的时候把原本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面对这个总是和蔼的老中医,病人和家属总有说不完的话。冯涤尘会一直细细聆听,直到解答了病人的每一个问题,一个病人看下来,少说也要20分钟。
女孩儿和妈妈走了,冯涤尘抓紧时间看下一个病人,原本每天只挂20个号,这一天又加到了27个,行医20多年,冯涤尘的规矩一直没变过,临时来的病人都给加号,经常看完病人已经1点多钟。周六病人看完,又已经1点半了,从早上开始坐诊就没有休息过了冯涤尘,终于站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准备回家。
△下班回到家中,冯涤尘经常拿着医书与妻子交流
病例拿回家
中西医夫妻一起分析
冯涤尘随身携带着一个大大的挎包,下班时,他跟中医馆的工作人员要来一个一个的文件袋,把自己上午看诊的病人资料,一个一个收了起来,放进挎包,拿回去继续研究。
虽然每周只坐两次诊,但剩下了五天,冯涤尘也很忙,忙着学习和分析患者病情。眼看着冬天逐渐临近,最近一段时间,来找冯涤尘开“膏方”的病人越来越多,冯涤尘的下班时间也越来越忙,膏方不同于一般中药,病人服用的时间很长,冯涤尘不会在看诊那一天就确定病人的膏方。他会在看诊后,让病人把自己平日的症状全部写下来,回家再查资料、分析病情,慢慢给出方子。
有时候,遇到不是很有把握的病症,冯涤尘就会拿出来和西医出身的老伴儿邱运梨一起探讨,冯涤尘有时叫老伴儿“邱老师”,在她看来,西医方面的学问,老伴儿是专家。
△冯涤尘在为病人开药方
不分析病情的晚上,冯涤尘就会空出两个小时专心学习, “内科、妇科、外科”,冯涤尘书房的电脑里,每一个文件夹都分门别类,有的文件夹还套着文件夹。80岁的冯涤尘坐在书桌前,右手熟练地点击鼠标,在各个文件夹中寻找自己要找的资料。这些资料里很多都是他平日里在手机上或者网上找到的最新医学资料,每次看到有用的,就把它整理到电脑里,变成他的电子“剪报”。
△家里的医学杂志有近十种,冯涤尘每一期都会看不止一次。
除了电子剪报,冯涤尘还有自己的纸质剪报,家里的医学杂志有近十种,冯涤尘每一期都会看不止一次,把自己觉得最新的医学理论摘抄下来。最近一段时间,他时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女性压力太大导致失眠的种种情形,总是会不自觉专门去找关于女性更年期的相关医学理论来看,“不仅要看中医的,还要看西医的,不然人家来看病会出错的。”现在,很多人拿着自己在医院的各种检查结果来找冯涤尘,检查单上是各种数据,以及一些检查结论,“但那都是西医的理论,比如有人贫血,就来找我说血亏,但实际上中医血亏和西医的贫血是两种概念。”但是,冯涤尘不能拒绝患者,就只能让自己越来越深入地学习西医的理论,融会贯通,来给病人排忧解难。
△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对外是值得信任老专家
对内是乐呵呵的“耙耳朵”
80岁的耄耋之年,冯涤尘走路都不带弯腰的,背脊挺得笔直,别人问怎么养生,冯涤尘说要好好锻炼。虽然已经退休了20年,但他现在仍旧每天6点半就起来了,除了打太极,还要举哑铃,双手举着一公斤重的哑铃有频率的举高直到手酸,这是他每天早上要做的事儿。
除了自己的身体,冯涤尘最担心的就是老伴儿的身体,这几十年,老伴儿邱运梨是冯涤尘最老的“客户”,特别是退休后,冯涤尘更成了她的“私人医生”。邱运梨性格果断,说一不二,很多数人都知道,在老伴儿面前,冯涤尘很是“脾气好”。
“从来没看他跟邱老师红过脸,邱老师说什么是什么!”多年的朋友江女士这样回忆老两口的日常生活。被问起在家谁说了算,邱运梨笑着回答,“他主外么,我肯定主内了!”朋友开玩笑说冯涤尘有些“耙耳朵”,冯涤尘欣然接受,“她身体不好,你们是不知道她过去吃了好多苦。”
△工作之余冯涤尘与妻子享受简单平静的生活
1964年,从当时成都中医学院毕业的冯涤尘回到了重庆,在重庆市中医院成了一名中医,随后几年,就和重医毕业的邱运梨结了婚,两人生了三个孩子,是邱运梨手把手带大的,两人工作都忙,但怕影响冯涤尘工作,邱运梨每天下班还要回家做饭。
1977年,四川维尼纶厂(川维厂)初建,冯涤尘被派遣到厂里组建中医科。条件很艰苦,但邱运梨还是带着孩子随后赶到了川维厂,和丈夫一起工作,建立厂里的医院,也同时照顾着三个孩子,“天冷的时候,蜂窝煤有时候都供不上。”邱运梨的想法很简单,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才算是“家”。
退休以后,冯涤尘从重庆市中医院的领导岗位退了下来,才有时间关注身边生活,他发现,妻子的身体因为常年的劳累,已经很差了,“我不想她生气,就想她高高兴兴的。”
△80岁的冯涤尘已是儿孙满堂
每次坐诊回家前,冯涤尘都会转道去菜市场,把晚上的菜蔬买回家,再帮着老伴儿淘米、洗菜。邱运梨从不让他掌厨,“邱老师要求高,嫌我做的难吃。”两人也没有请保姆,邱运梨不喜欢家里有外人,又爱干净,冯涤尘就自觉承担了家里大部分技术要求不高的家务活。
两人有时也会外出旅行,每到一处一定要站在一起拍照,走到哪儿都要牵着对方。在海南旅行时,身边的年轻人比着心形拍照,冯涤尘也拉着老伴儿拍下了一张举着手比爱心的照片。那张照片他很喜欢,时常拿出来给别人看,“我这辈子只会做中医,等到干不动了才会休息,在那以前,我都是她的私人医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