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区县目前达25个

11.08.2020  18:11

区县域共体“三通”建设,是重庆市深化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8月11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截止2020年6月,全市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区县达25个。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表示,重庆市按照国家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的有关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医防并重”原则,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扎实推动区县域医共体“医通、人通、财通”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据悉,2019年,重庆市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成效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8898.84万人次,同比增长9.88%。25个试点区县基层诊疗人次增幅明显,基层诊疗量占比平均值57.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72个百分点。

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处长胡彬介绍,重庆坚持重点突破,强化区县域医共体医疗、医保、医药“三联动”。以基层首诊66个病种为基础,搭建医共体信息平台,及时开展远程查房、会诊,实现牵头医院针对基层首诊病种短板实施精准帮扶。加强药事服务管理,统一上下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药品采购、药品配送,建立医共体门诊药房与社会药店联动保障供应机制。

坚持纵联横合,打通区县域医共体医通、人通、财通‘三通道’。”胡彬称,破除纵向技术壁垒,实现“医通”。首先是畅通上下转诊渠道,实现转诊无障碍。统一医共体内两级疾病诊疗目录,统筹使用床位、号源、设备等,确保全天候上下转诊无障碍。同时畅通资源共享,实现结果互认。统筹医共体内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中心建设,形成“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格局,实现区域内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结果互认,有效避免重复检查,达到降费控费的目的。还畅通帮扶渠道,实现共同提高。定期开展对口技术支援,支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创建,促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此外,重庆还破除横向编制壁垒,实现“人通”。统筹编制使用,推动“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建立基层人员遴选机制,对在基层工作满10年以上,表现优秀、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可以遴选到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特设岗位,从市级、区县级医院引进中高级职称人员,不受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制,实现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强化激励措施,实现人才下沉。

值得一提的是,医共体内医保资金实行“总额预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引导医共体合理诊治,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资金使用绩效。

胡彬表示,截止2020年6月,全市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区县达25个。疫情期间,试点区县依托医共体,发挥疫情防控“医通、人通、财通”作用,在人员抽组、医疗物资调配上做到了快速响应、技术联动、统筹安排和精准服务。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钱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