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上演“科幻大片”!医生在做手术,病人的内脏模型直接“漂”在旁边

04.12.2018  19:28


△戴着头显设备的郑医生(左一),他眼前就是郭先生的3D内脏模型。

为了能更精准分析一样东西,科幻电影中的人们常常会凭空将它的立体图像直接放到半空中。12月4日,这个在科幻电影中常出现的场景,在一场手术中变成现实。

被直接投影在在半空中的,是正在手术台上躺着的病人的内脏系统3D立体模型。

戴着头显设备的郑医生(左一),他眼前就是郭先生的3D内脏模型。

现场

医生戴着眼镜

病人的内脏结构模型漂浮在身边

这是一台肝脏肿瘤的切除手术,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已经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通道也已经打开,手术台边的屏幕上,腹腔镜中的录像被实时播放。

医护们都在等待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郑璐开始进行肿瘤切除的部分。郑璐站在主刀位,他和其他医生有些不一样,他的头上戴着一副眼镜,眼镜被头箍箍在头上,这是一套微软的全息头显设备。

手术前,郑璐眼镜前透明的镜片慢慢变暗,透过这副眼镜,除了其他医护看到的现实场景,在腹腔镜显示屏的旁边的半空中,郑璐看到了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一副人体的内脏结构3D模型,深蓝色的是静脉,红色的是动脉,鲜绿色的那一块,就是郑璐即将切除的肝脏肿瘤。

把骨骼和不相关脏器,去除掉!”郑璐提醒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位工作人员手中的平板电脑连接着郑璐头上的眼镜,他在平板上的3D图上点了几下,“漂浮”在郑璐眼前的3D模型中,骨骼和心、肺等脏器逐一消失。

看了看半空中格外明显的肝脏和血管之间的细节,郑璐转过眼神,盯着腹腔镜中患者体内的情况,开始着手做手术。

偶尔,郑璐会遇到腹腔镜中不是那么清晰的点,有一点难以拿捏肝脏中血管的位置,他转过眼,将眼睛再次投向了浮在半空中的3D模型,旋转模型查看建模中血管的正确位置,避免大出血。而当郑璐不使用眼镜查看模型,镜片变得透明,郑璐就像是戴着一副平光眼镜。

不到半个小时,郑璐通过对眼前的全息模型进行部位隐藏、缩放、旋转、移动等操作,精准快速地定位了病人身上的肿瘤组织,成功切除肿瘤。

△正在通过混合现实了解自己病情的郭先生(右二)。

病人说

第一次清楚自己经历了什么

病人郭先生此时因为麻醉,躺在病床上没有感知,但郑璐对他肝脏做的每一个流程,他都已经知道了,“以前没有哪次这么清楚过。

12月3日下午,郑璐将自己手术中佩戴的混合现实设备戴在了郭先生头上,告诉郭先生,“你眼前这个,就是你自己的肝脏。”肝脏上那块与其他所有脏器都不同的鲜绿色,就是他的肿瘤。

之前都说这个手术不好做,我根本想象不出来!”郭先生回忆,11月下旬,他被检查出肝脏上有一个直径6、7厘米大的肿瘤,“我还在想,又不大有多难?”3日下午,看着自己眼前的肿瘤本身,和它边上错综复杂的血管分布,郭先生才觉得,“确实有点难。

利用这套混合现实智能设备,郑璐开始告诉郭先生手术的难点,“一般器官只有动脉和静脉进出系统,但肝脏还有门脉,手术中必须要避免碰触这些血管。”郭先生眼前,漂浮在半空中的各种系统中,红色的网状物消失又出现,“这就是动脉。”郑璐说,随后,他又以同样的方式让模型门脉消失了,“这就是门静脉和门动脉。”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郭先生和家属终于明白了自己手术的流程以及难点,“心里面要有谱还是安心点。

医生说

边看边做好过“背书

郭先生的手术,是郑璐应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的第二台手术,在他看来,这个犹如“黑科技”一般的设备,能让手术更加安全。

手术前,专业的服务机构会把患者的增强CT和核磁共振的相关数据影像数据输入系统,通过1-2天制作出等比例的3D立体模型。随后,医生和患者就能够通过头戴的全息头显设备将模型从电脑中拖拽出来,融入真实世界的场景,达到虚拟与现实结合,“手术中直接观看,肿瘤定位更加精确,更有利于为患者进行精准治疗。

郑璐回忆,传统的手术中,医生对于病人的体内构造、病灶位置的掌握,只能通过CT等平面图像在脑内构建图像,但这样很可能出现偏差,毕竟人有差异。

四五年前,3D建模开始应用,但医生也只能先通过前期的了解,将模型记在脑海中,手术中是无法随时查看的。“混合现实就能让医生实时查看病人的内部模型,这样可以减少‘背书’的误差。

就像肝脏手术,肝脏中有动静脉、门动静脉两套血管系统,医生手术时必须最大限度避开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另一方面,大部分肝癌合并有肝硬化,医生在切除肿瘤时,要尽可能给病人保留鲜活的肝脏,切除坏死的肝脏,“这时候,随时查看模型,与现实手术相比对,更能减少误差。”不仅保证肿瘤切除干净彻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功能性肝组织,又能有效避免大血管、胆管、周围组织器官不受损伤。

郑璐说,目前,我国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肝切除规划及导航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混合现实技术必将在精准肝脏外科医疗决策和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据悉重庆多家医院都已经开始陆续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在临床或教学中。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