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重庆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完成重庆首例“膀胱起搏器”置入术
中新重庆网 7月11日电(通讯员何雷)近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成功完成重庆市首例 “膀胱起搏器”置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大多数市民都有一种认识错误——中年以后,尿频、尿急和尿失禁,都是正常现象;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治疗解决的。”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占松教授说,随着研究和技术的进步,复杂性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水平已完成从药物控制治疗向个体化精准有效治疗的转变。
心累得不行 47岁妇女已连续10年每天跑厕所20次以上
据了解,手术置入“膀胱起搏器”的患者刘某是四川达州市人,今年47岁,10年前她开始出现尿频、尿急症状,白天小便次数15~20次,夜间3~6次。“随时都有可能找厕所,晚上睡眠不足,精神恍惚、焦虑无比!”刘某这样形容十年来的精神状态,因为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她还为此长期服用抗焦虑、夜间镇静药物。
经过多方治疗,效果欠佳。今年6月初,刘某辗转来到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最终被确诊患“膀胱过度活动症”。年龄的增大、患病时间超过10年,该病给刘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带来很大负担,如不有效治疗、控制,可能会造成更多症状,甚至精神疾病。
“刘某对药物治疗不敏感,只能通过外科手段进行治疗,而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疗效不确切,且不可逆。”周占松教授说,为她安置一个“膀胱起搏器”,既可以有效缓解尿频、尿急,又对身体创伤很小,而且如果出现不能适应的情况,可通过简单的手术将其取出。
6月24日至7月3日,经过第一期的测试和第两期的永久置入手术,“膀胱起搏器”被顺利置入刘某体内。手术后,刘某治疗效果良好,排尿次数减少到白天4~6次,夜间0~1次,已完全恢复正常排尿,于昨日(10日)出院。
“ 尿频、尿失禁”不是正常现象通过治疗可缓解
西南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助理沈文浩副教授是为刘某手术的主刀医生,他表示:“长期尿频、尿急、尿失禁,‘起夜多’这些症状并不是正常的衰老现象,通过治疗很多可有效缓解。”
据他介绍,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即一旦出现尿急后常不能控制地漏尿。根据2011年发表的数据,中国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率为6.0%,其中,4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1.3%,女性略高于男性。而在欧美,18岁以上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1.8%,处于慢性疾病的前10位,并高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该疾病不仅会导致泌尿系统其他病变,如引发膀胱炎,阴道炎,性生活障碍等,而且还让病情严重的患者羞于走向社会,因而也被称为“社交癌”。
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尿频、尿急和尿失禁是因为年龄增大而发生的自然现象而选择默默忍受,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事实上,目前的医学技术能够很好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以及各类尿失禁疾病。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治疗,才有可能早日摆脱尿失禁的困扰和尴尬。
通过电脉冲控制症状对患者身体无伤害
“患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其中50%的还找不到明确的原因,30%的患者也无法通过常用药物进行症状控制。”沈教授说,医生通常会首先建议该类患者使用药物治疗。但有一部分患者对药物不敏感,以前传统做法是通过创伤大的外科手术,如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治疗。
近年来,如何让这类患者受创伤更少,治疗效果更有效、精确,国际国内都做了很多研究。目前,通过在身体中置入骶神经刺激器,俗称“膀胱起搏器”,是治疗这类复杂性、难治性排尿功能障碍疾病的国际公认的最先进方法。
据介绍,该方法利用介入技术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特定骶神经,以此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盆底等骶神经支配靶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一直是西南医院泌尿外科的传统优势项目,对‘膀胱起搏器’技术开展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和研究工作。”沈教授表示,该项技术的顺利开展,将为该类患者的精准、有效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来源:中新重庆网 2016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