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重庆律师行业快速发展

14.01.2016  17:55

十二五”期间,我市律师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聚焦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方向引领、规划引导、素质提升、执业保障、自律规范,勤勉、务实、创新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推进西部法律服务业发展高地建设,推动行业整体快速健康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步入了新阶段。

一是行业服务持续增长。2015年全市律师承办各类业务105714件,较2010年增长40.36%;担任法律顾问14404家,较2010年增长66.23%;代理法律援助案件15846件,较2010年增加增长54.79%。服务总收入逐年上新台阶,2012年突破8亿元,2013年突破10亿元,2014年突破13亿元,2015年达17.33亿元,较2010年增长118.89%。成立两江新区、民营经济等律师专家服务团,开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五项工程”专项活动。倡导并首办长江经济带律师协会会长年会,搭建服务国家区域战略的交流协作发展平台。各项主要指标均完成我市律师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综合指标居全国第八,继续领跑中西部,律师工作多次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的赞扬和肯定。

二是行业队伍更加壮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执业律师达到7149人,比2010年增长47.89%,律师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到万分之2.35。执业律师中,双学位、硕士、博士1641人,占律师总数的22.9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律师比例达98.04%,律师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律师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156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市人大代表8人,市政协委员13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提交议案、提案、建议和社情民意300多件。律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及市级优秀律师、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大专业英才、市级劳动模范、青年五四奖章和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51人,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立法咨询及评审专家委员34人,仲裁员229人。

三是执业规模和专业水准明显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律师事务所737家,比2010年增长69.04%,人均收入达24.24万元,比2010年增长47.99%。规模律师事务所增长快速,从执业人数看,31-50人的律师事务所40家,比2010年增加29家;51-100人的律师事务所8家,比2010年增加4家;100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3家,实现了零的突破;从业务收入看,超过2000万元的律师事务所由2010年的4家增长到12家,其中超过5000万元律师事务所由2010年的1家增长到6家,我市律师行业已在全国范围具备竞争力。有71家律师事务所获评全国及市级优秀律师事务所,多家律师事务所被评定为亚太100强、年度律师事务所和重点商务服务机构。在全国律师行业首创“年度律师(律师事务所)大奖”评选活动,现已开展三届评选,先后有63名律师和23家律师事务所获奖,开展体现行业特色的“年度十大经典案例评选活动”,树立了执业标杆,扩大了行业影响力。

四是行业建设全面加强。扎实推进行业党建工作,建立抓教育促政治坚定、抓服务促发展升级、抓示范促执业提升、抓监督促行业管理的“四抓四促”机制,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建立227个律师行业党组织,其中1个律所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2个律所党支部被命名为市级示范党组织。坚持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阳光执业九条措施深入推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行业行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实行律师道德教育必修课制度。加强律师教育管理,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教育专项活动,建立行风监督员、惩戒工作月例会、投诉案件月报和通报全年行政处罚及行业处分案件等制度,近四年来接待投诉500多件,对21家律师事务所和50名律师给予了行政处罚或行业处分,及时在西部律师网发布警示信息。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近四年来共举办各类教育培训活动500余场次,培训律师8万余人次,人均达10次以上;实施“巴渝律师英才培养计划”,先后选送400余名律师参加市外境外中高端培训交流,人数超过前10年的总和,律师群体职业化专业化素质明显提高。

五是执业环境不断优化。与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建立起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定期商讨解决律师执业权利保障中的突出问题,先后形成9个会议纪要,律师免安检进出法院在全国首开先例,设立律师诉讼服务平台,推出保障律师阅卷权、调查取证权、会见权、请求权、知情权、便利律师执业和加强律师与法官、检察官良性互动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廉洁监督协作机制,联合开展离任法官及法官近亲属“隐性代理”、不规范公民代理等问题治理,净化司法环境促保障。与财税部门协调出台减负支持政策,仅2013、2014年全市律师事务所个人所得税节税减负超过4000万元,有效推动行业增加积累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