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重庆工业发展取得八大成效
13.02.2016 08:01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电子信息产业构建起“5+6+860”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智能终端年产量达2.7亿台件,笔电产量占全球的1/3,全行业年产值5700亿元,翻了两番。汽车产业建成“1+10+1000”产业集群,年产量突破300万辆,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汽车制造基地,年产值4600亿元,翻了一番多。装备、化工、材料、能源、消费品产业均迈上千亿台阶。形成汽车、电子双轮驱动、其他产业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
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模工业研发投入年均增幅超过20%,研发投入强度0.94%,各类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累计达47个。长安汽车“五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成为业界典范,福特、康明斯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在渝建立研发中心。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纷纷落户。企业创新成效明显,专利授权2.55万件,年均增长21.6%。中国驰名商标、重庆著名商标分别达128件和1306件。
四是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等试点工作,实施300多个典型应用示范项目,全市两化融合指数达79,高于全国平均13个点。开展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8家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项目数占全国10%,长安汽车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锦晖陶瓷、力帆成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惠普、广达等结算中心运营良好,累计结算额近4000亿美元。不断完善“军转民、民参军”机制,促成25户民口企业参与军工生产,璧山成为国家军民结合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五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累计淘汰铁合金34万吨、铅冶炼19万吨、水泥1740万吨、平板玻璃640万重量箱、造纸46万吨、焦炭331万吨、电力102万千瓦,累计节约能源235万吨标煤,减少氮氧化合物等排放10.2万吨。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5%、用水量下降44%,全面超额完成国家 “十二 五”目标任务。
六是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在渝世界500强工业企业198家,增加63家。外资及港澳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25%,提高6个百分点。工业实际利用外资每年均超过40亿美元。机电产品外贸总额590亿美元,翻了三番,占全市外贸总额78%。渝新欧累计开行490班,开行时间缩短至13天,运行成本比开行之初降低40%。开通货运航线17条,通航国际货运枢纽城市20个,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
七是信息化成果丰硕。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运,出口带宽提升近6倍,成为国家互联网信息交换中枢。全市城区及乡镇(场镇)实现4G网络全覆盖,80%的行政村通光纤。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用户和手持电视用户分别突破100万和50万。太平洋电信、中国联通等一批高等级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投入运营。信息化在城市管理、安全应急、惠民便民、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日益深化。初步建立卫生信息三级网络,接入卫生机构1411家。建成基础教育资源库、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累计发放 “城市一卡通”智能卡1300万张、交通信息卡1100万张。“12582农信通”等助农扶农平台全面升级,受益农民近860万。45个市级部门和所有区县接入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无线电监管能力大幅提升,中心城区无线电监测覆盖率85%。
八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构建起“1+2+8+36”工业园区体系,园区工业集中度79%,北部新区等8个园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南岸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加大企业减负力度,出台三批共110项减负目录,减轻企业负担40亿元。累计安排工业振兴专项资金、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32.2亿元,支持项目6023个。滚动推出《重庆市重点鼓励采购产品指导目录》,建设运营“重庆造•全球销”门户网站,助推企业拓展市场。建立劳动力资源“蓄水池”,累计为重点电子企业送工81万人次。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13.02.2016 08:01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让乡村“既有看头又有赚头”——一家央企的“重农兴旅”实践
记者 李勇 张桂林 李松
扎根巴渝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