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沃野绘新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效综述

25.02.2016  11:36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市场风险加剧的新考验、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新挑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紧扣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以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围绕农民增收谋思路、出政策、抓改革、促发展,围绕民心所向寻良策、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

  沃野千里绿,青山万木春。在巴渝大地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农业大戏演绎得异彩纷呈,绘制出一幅和谐秀美、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丽山村画卷。

   脱贫攻坚打开新局面

  春节前夕,云阳县龙角镇泉水村四社村民甘在习,迫不及待地抱着铺盖搬进了新家,还在门上贴上了春联。

  43岁的甘在习因结肠癌和胃癌动过多次手术,迄今欠下10多万元账。老母亲黄显英63岁了,干不了重活,儿子甘兵还在读小学三年级,一家人生活陷入贫困。去年,他享受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政策,采取村上代建模式,盖起了41平方米的新房。

  村里还为他家规划了劳动力需求量小的茴香种植项目,又规划了7亩柚子树,项目长短结合,加上民政救助,甘在习一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看到希望的不仅是甘在习一家。

  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带动、教育提升、转移就业、搬迁安置、医疗救助、低保“兜底”、金融服务、结对帮扶、组织保障等十个方面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绝不让贫困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掉队。

  去年,我市投入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1亿元,808个村实现了整村脱贫,95.3万贫困人口越过贫困线,还在177个贫困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带动1.3万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元。

  社会扶贫也全面发力。498个市级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定点帮扶,中央国家机关和山东省对口援建项目累计投入28亿多元,募集社会扶贫资金近26亿元,一双双热情帮扶的手伸向贫困山乡。

   产业链建设取得新成效

  位于武隆县白马山上的天尺坪,海拔1200米,生态条件独特,种茶历史悠久。

  前几年,武隆县引进一家福建企业,成立了以茶叶加工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冠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下,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短短几年时间,茶园面积就扩展到6400亩,成为渝东南最大的高山有机茶生产基地,“仙女红”红茶也一炮走红。

  以茶园为依托,当地又搞起了乡村旅游。游客来到天尺坪,可以亲自参与采茶、制茶工序,观看茶艺表演,体验地道的茶文化。

  村民田茂芳把10多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茶,再加上到茶厂务工所得,一年的家庭总收入在1.2万元左右。她还在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建起了新房,准备开农家乐,接待前来品茶、避暑、观光的游客。“靠着茶园,过上了好日子。”田茂芳说。

  天尺坪只是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在发展粮食、蔬菜、生猪等基础产业的同时,积极转变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深化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柑橘、草食牲畜、生态渔业、榨菜、茶叶、中药材、调味品七大产业链的建设。

  围绕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我市抢抓“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积极推动柑橘等优势产品走出国门,去年柑橘产值创下近20年新高;澳洲肉牛落户丰都,开创了我国进口商品活畜的先河,也实现了我市农业“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互动;去年全市牛、羊分别出栏68万头、274万只,淡水产品自给率达到96%,茶叶产值增长了1.7倍,中药材面积增长27.6%,榨菜、调味品等产业也全面发展。去年,七大产业链综合产值898亿元,同比增长15.1%,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

  发展农业产业化,拓展农业多功能,深化三次产业融合。去年,我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00亿元,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收入220亿元,形成了加工增值和旅游增收“双擎联动”;三级农产品市场销售1481亿元,网上销售突破100亿元,实现了线下与线上“双轮驱动”。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