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建复合交通体系连通上下半城 解放碑开车分分钟到长滨路
△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及周边基础设施综合配套项目正式启动
△不少市民来到现场了解项目情况
未来,从解放碑耍到十八梯,再耍到长滨路,走路开车都会很便捷。12月7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渝中区获悉,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及周边基础设施综合配套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工期约2年。
该项目 采用地上、地下复合交通体系,地上道路总长约1.6公里,地下道路总长约1.5公里,实现十八梯片区交通贯通上下半城、连通地下车库等功能。
解放碑和十八梯2万个车位互联互通
十八梯片区位于渝中区较场口,是上承解放碑CBD硬核、下接渝中区下半城及江岸区域的功能过渡节点,上半城的城市功能和城市价值向下渗透和延伸,与石板坡、洪崖洞、望龙门共同形成巴渝风情旅游带的一环。
项目地上道路呈“一横三纵”路网格局,一横为厚慈街-守备街,三纵即凤凰台路及北延伸段、响水桥路及北延伸段、花街子路及北延伸段。 地上道路连接解放西路及中兴路,以慢行交通为主,并通过十八梯传统主梯道与较场口相连。
地下道路为 “一环三连接”通道系统,连通解放碑地下环道与长江滨江路,串联十八梯片区地下5000余个停车位。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的实施将有效解决中兴路、解放西路、新华路、凯旋路等路段的拥堵情况,同时实现长滨路、解放西路-解放东路-陕西路、中兴路-新华路等渝中区三条重要横向道路互联互通,将串联朝天门片区、湖广会馆历史文化街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及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形成下半城重要的文化旅游路线。
该负责人表示,项目改造完成后,将为片区内车辆到达和车库之间互联互通创造重要的条件,将通过智能交通和诱导系统,把十八梯片区约5000多个地下停车位串联起来,同时实现与解放碑环道周边地下车库之间的互联互通,最终 实现解放碑及十八梯片区约20000个地下停车位的互联互通 ,形成一个停车资源技术先进、运营高效的地下停车系统。
复合交通体系让你开车走路都方便
该项目总承包方、中冶赛迪城市建设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张春光介绍,项目通过建设地上地下复合交通体系,将部分地面交通导入地下空间,对周边现有地面道路交通状况能够起到显著改善作用。
同时,通过建设地下道路,将交通流导入地下,将有效地助力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品质提升。未来驾车由解放碑环道出发,经过十八梯地下联络道,不到一公里车程,就能到达长滨路,实现上、下半城的连通。
人行交通方面,项目通过建设十八梯片区与日月光广场、长滨路公园之间的人行系统,构建了便捷的解放碑、较场口、十八梯、长滨路滨江公园的人行旅游线路,实现十八梯片区与轨道交通设施的无缝衔接。
今后市民乘坐轨道交通1、2号线在较场口站出站,可方便、快捷地进入十八梯景区游览,并可以通过具有独特巴渝风情的步行系统,进入长滨路滨江公园。
△效果图
十八梯首开区预计明年4月开街
除了此次开工的十八梯道路及配套设施项目之外,年初开建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工程也正在建设当中。
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八梯的首次展示区正在建设当中,其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整个工程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主要是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些功能性展示。
中冶赛迪城市交通院院长李安表示,正在建设的十八梯首开区,预计明年4月会实现开街。
在全市28个传统风貌片区中,十八梯片区划归为传统巴渝风貌片区,根据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十八梯风貌区占地面积约88亩,总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将打造成最能体验山城街巷空间,延续“七街六巷”传统街巷的基本格局,以展现传统巴渝文化、抗战陪都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效果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