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黔江千年古镇里的龚家老宅,濯水首富曾保一方平安

01.05.2018  11:15

龚家吊脚楼依江而建,这里曾是重庆繁盛的水码头之一

重庆是水码头之乡,黔江区濯水古镇便是这无数水码头中,不能忽略的一例。

这几天,这个上千年的土家族古镇,可以说是人车爆满,酒店和客栈一房难求,停车位一位难寻,就连濯水中学、小学的操场也列为临时停车场和应急场所。

或许,滤走商业和现代生活的急不可耐,清寂,更适合这里。

今天,讲讲濯水古镇的经典民居,龚家民居的过往。

一进一抱厅

一进一抱厅在我国民居中少见

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盛名的古镇之一。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

龚家的住房,是这座古镇当中,唯一将穿枋(把整座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做成弧形的民居,当地人称龚家房子是“猫拱背”,建于清代。

其实,他家的抱厅(一种古建筑模式,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才是土家族吊脚楼的宠儿。

该古镇管理方人员介绍,龚家住房为四层全木坡屋顶结构天井合院建筑,平层之下的两层依江而建,吊脚接地。三、四层设有干栏式阳台,天井、过厅、穿堂相连。而平层过厅上,撑起歇山式屋顶的抱厅,正面临街,背临阿蓬江,地条石经岁月濯洗,仍稳如磐石。

全木坡屋顶结构天井合院建筑

这种一进一抱厅的干栏建筑,在我国民居中非常少见,在西南也是稀少的。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所了解的龚家民居,相当于早期的古镇中心、议厅,吊脚楼与议厅结合,更显刚柔并济。

龚家的杆子

所见的龚家民居窗格,全是古老造型的格式花格,斜撑、横梁、木门、柱础上,也分别雕刻着喜鹊、福字、绿竹、花景等吉祥图案,看得出来,早期的龚家人生活讲究,并且条件富足。

门、窗格、地面等细节之处,雕刻福意

根据该古镇管理方搜集的资料,濯水古镇曾商号云集,吸引来自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南京、武汉、湖南等地的客商。最繁盛时期,阿蓬江上拥堵着百来艘船,一艘小船可装载千斤货物。外地人将山外的风琴、口琴、自鸣钟、汽灯、手摇留声机等洋货带到了濯水,转而将濯水的蚕丝、桐油、茶、漆等产品远销山外。

在《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中,记录着龚家家族史。龚家曾是濯水首富,家产丰盛,拥兵器两千,因而有“龚家的杆子”一说。

该史料说明,史上,濯水虽为富庶之乡,且为商贩往来要道,但东北两乡联匪盘踞,时常火并,曾环境险恶。而濯水之所以少有匪患,正因为龚家乐善好施,数年历任地方公事,并且拥有自己的防卫,具有保境安民的实力。

龚家传承下来的18种老兵器

可以说,龚家曾保一方平安。如今,被大力保护的龚家民居内,还能见到两刃刀、杖、大头铲、斧、九环刀、矛等18种老兵器。

走出一个气象学家

龚家抱厅门前,一张牌匾显示,去年4月,这里已被列入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单,被视作研究渝东南居住建筑形态与营建方式的典型实物。另外,龚家走出了一个我国有名的气象学家龚沛光,濯水古镇就是他的故居。

龚沛光是濯水镇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批学生,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是中国航天遥感器研究和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先行者。早在80年代初,他就对我国空气污染的危害、污染源及影响污染的条件、污染浓度的计算标准和监测等课题、问题开展系列研究,著有《大气污染》等著作。龚沛光1995年因病逝世。

这处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的民居,既传承着传统巴渝风貌的民居特色,也在如今人来人往之间,静静流露着一方乡愁。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李琅 文/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