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华岩寺的传说 马龙修庙化缘求木料
说华岩寺,就顺便说说华岩镇。九龙坡区的华岩镇,以附近有华岩寺得名。华岩镇早前叫冷水场,后来也叫过人和场。
清代叫冷水场时,这里还出过一个名人龚有融。龚有融字睛皋,清乾隆四十四年举人,后荐任山西崞县知县。龚睛皋做官清廉,两袖清风,离任时崞县民众“攀辕泣送”数十里。
龚睛皋好字画,尤其是字写得漂亮,很得成亲王的赏识。当时京城有“家无睛皋字,不是书香第”之说。民间流传有龚睛皋的字得到嘉庆皇帝的好评,封龚睛皋为“字状元”的传说。
龚睛皋回到巴县冷水场,在场外小溪边建房居住授徒学业,并将宅前小溪取名为“退溪”。
接着说华岩寺。《巴县志》中写道:“在待漏山有华岩洞。‘王志’云:‘因洞得名,创始无考。万历已亥(1599年),里人杨益、僧无权重修。僧破山、海明、德玉(按‘王志’尚有僧圣可)挂锡,皆能诗,有瞿唐山人余价碑记。’《未刊志稿》云:‘康熙时,杨益之裔继芳与僧德玉善,承先志布施重建新寺,德玉赠之以诗。其后寺僧愈众,宗支流衍天下。”
上面的几句话说清楚了,华岩寺是什么时候修的,不知道,只知道是哪些人重修的。可是在民间却说知道,是哪个哪个修的,说这个人就是马龙。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是这样说的。
马龙是员武将,在洪武朝当过二郎关守将。后来厌倦了军旅生活,决定出家去当和尚。马龙和尚一边云游四海,一边深究佛法佛理。在嵩山少林寺、五台山皇觉寺、西湖灵隐寺都挂过单。又多次得到有道高僧的点拨,终得大道。
这天马龙和尚来到待漏山,见山岩之下,有一个凹岩腔洞洞,岩顶上有水往下流淌,而洞内又很干燥。洞下又是一岩湾,地形像是一条猪睡过的的形状,一条小溪从猪尾向猪头方向流去。马龙一看,此块不错,于是进洞打坐歇息,暂且歇息下来再作打算。
此时夕阳西下,岩顶流淌之水滴犹如晶莹宝石,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砂岩上滴水成坑,水坑有如莲坛,有水滴入,涟漪阵阵,如同莲坛中盛开的金花。马龙见此,默想此岩此洞,却有金花莲坛,乃花岩也,是块佛宝之地。不禁佛心大动,决心在此建座佛寺。以后也就叫此地为花岩,花者华也,后来也就叫成了华岩,这是后话。
马龙出去化缘,很快得到了建寺所用之地,以及一笔银子。砖、瓦、油米菜肉等也有了着落。工匠们也已经来了,开始整基础,就等树木弄回来,就开正南齐北地修庙了。
马龙这天没在,出去找木料。一天走了好多地方,总是不大如意。这会儿来到川边一座大山,见这座山上森林密布,树又大,长的又还伸展。就找到当地头人化缘,这头人也信佛,听说马龙是来募化树木建庙的,也愿意认捐。但是说有个条件,一是捐的树木不能太多,先要说个大慨的数目,二是树木不能完全白给,要马龙送点盐巴给他。
马龙晓得,这地方缺的就是盐巴,说,要盐巴好说,要好多说个数。头人说,要的也不多,你给五驮就行了。马龙一听五驮,不过一千斤。说好,就拿五驮盐换你的树木。
△华岩洞古寺
头人问,大师你要好多树木才够,多了,怕有点不方便。马龙说,头人你放心,来的时候我看了,你这匹山上有一些树子,有的树巅巅都是遭雪压风吹整断了的,虽然说死不了,但继续长,也长不好材来,我就要这些没有树巅巅的树木。
头人一听放了心,这匹山上断了树巅巅的,不过数十根,小事。就答应了,说你把盐巴送来,顺便就把木料运走。意思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马龙听了,不再言语,回身就走。
马龙一转眼来到自贡,找到一家盐号,呼了一声阿弥托佛,说道,我要修座庙,要化点盐。盐号老板也是向善之人,说,你要盐,我捐就是。只要你本人一次能拿走多少,我就认捐多少。马龙摸出化缘簿,写好,让盐号老板过了目,画了押,然后说了一声谢了。把袈裟脱下来往地上一铺,抱出一百斤一包的盐篓子,放在袈裟上,共放了十篓。照说的话十篓盐一放,这袈裟就看不到了。可怪就怪在这里,放在袈裟的盐篓子没占好大位置。是袈裟变大了,还是盐篓子变小了?不晓得。马龙把衣袖拉过来,打了个结,提起就走了。把个盐号老板看得目瞪口呆,这才明白这和尚是得道高僧。
马龙走后的那天夜里,头人所在的那匹山上,一夜狂风怒号、鹅毛般大的雪花随风飘舞。天一亮,头人出门一看,我的天呀,那匹山上,遭风吹折的树巅子的,遭雪压断了树巅子的,数都数不清了。头人晓得这是天意,只好认了。正在这时,马龙和尚来到了寨子前。头人看马龙身后,有十个盐篓子,打开一篓,取一点尝了尝,正宗井盐。挥手叫手下将盐搬进寨子。带着马龙来到山前,看马龙怎样砍树子,怎样运树子下山。
△传说韦驮就是从这哗潭把树木扯上来的
马龙带盐巴来的时候,路上恰好碰到弥勒佛的护法韦驮,就招呼说,我要修座庙,要供弥勒佛,当然你当护法的,也在。明天午时正,你到待漏山下的水井边,同掌墨师傅一起等到。看到水井里有树木出来,就给我扯出来堆在一边。掌墨师傅说够了,你就喊一声,记到起哈。
马龙随着头人来到山前,脱下袈裟,往山上一抛。这袈裟飞到树木上空,就鼓起来像个人一样。两只衣袖往断巅子的树上一搭,整棵树连树疙蔸、树根根一起,就飞上了天,一哈儿就看不到影子了。
头人只见袈裟那两只衣袖在天空中,一哈儿一根、一哈儿一根地扯树子。树木就像张弓射出去的箭,唰唰唰的,一根接一根地往天上飞。
还不过午时,马龙就听到天上传来韦驮的喊声,够了。马上招手,让袈裟下来。头人看神了,好半天才醒豁过来,明白这和尚是神仙。再看山上,断了树巅的树木没有了,可看起来山上的森林却同原先一样,只不过少了几十棵早先就断了巅子的树。
放下那边不说,现在说韦驮,他在水井边扯树子,真的有点手忙脚乱。刚开始,树子从井里冒出来一棵,韦驮马上扯一棵,往旁边一丢。慢慢的,树子冒出来越来越快,韦驮只好左手一根、右手一根赶紧扯。这一下,整得韦驮汗水滴哒,腰干在痛、手杆在软。掌墨师傅先还数得清楚,后来也数不大明白,大慨估算了个数,说够了。这一说,韦驮也跟着说,但晚了那么一哈哈儿,最后一棵树卡在井里头,扯不出来了。韦驮使劲的扯,也扯不出来。韦驮想留一根树在井里头,人家怎么打水?得把这树扯起来才是。于是使起蛮力,大喊了一声,起。树扯出来了,但树疙蔸却断在井里,化成了石疙瘩。韦驮使力太猛,一个屁股墩坐到了地上,屁股整得好痛。掌墨师在一边看到了,连忙说,你先坐到歇一下,我去安排木匠们做事了。
木匠们根据掌墨师的安排,把树疙蔸锯下来,然后按用途下料。做柱子、做大梁的,做角子、椽条的,做门的、做窗子的,各放在一处。看着分门别类摆放的木料,掌墨师心想,这马龙和尚 想得细,这树疙蔸不就是柴火吗?连这一、两百人吃饭要的烧柴,冬天烤火的烤火柴都找来了。
(重庆下里巴人)
原标题:华岩寺的传说 马龙修庙化缘求木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