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96岁爷爷40年扎风筝上千 单手可提20公斤重物
康爷爷放飞自制的大风筝 通讯员 奚尊翰 摄
在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松青路社区金色世纪小区,有一位叫康占荣的96岁老人。作为一个资深的风筝迷,退休40年来,他制作了上千只风筝,被邻里亲切地称作“风筝爷爷”。老人说,只要握住手中的那根细线,就感到无比快乐,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制作风筝的技艺传给年轻人。而为了实现康占荣老人的这一愿望,就在10天前,社区还特地组织了一场DIY手工制作风筝活动。
退休后结缘风筝40年
昨日上午,阳光明媚的大滨路,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此度周末。其中,一个放风筝的佝偻背影,特别引人注目。
记者询问得知,老人叫康占荣,家住春晖路街道松青路社区金色世纪小区,今年已是96岁高龄,与风筝结缘已整整40年。
原来,1977年,56岁的康占荣从重钢退休后,曾感到无比的孤独。偶然的一天,康占荣到长江边玩耍时,看见有老人在放风筝,于是自己也买了一个来放。看着随风飞翔的风筝,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在和充实。
从那时起,只要天不下雨,他几乎天天出门放风筝。在大渡口公园、平顶山、磁器口、珊瑚坝、朝天门广场,处处都留下了康占荣的足迹。
“除了最近1年多眼睛不好外,之前我都是早上8点过就出门放风筝,下午4点,才收线回家,就像上班族一样。”康占荣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自制风筝花样繁多
在康占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他位于金色世纪小区的家中。记者看到,在老人家门口的走廊上,摆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风筝,形如蝴蝶、金鱼、老鹰、蜈蚣等,有些风筝上还画有卡通人物。
康占荣介绍,这些风筝都是他自己制作的,材料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布料、垃圾袋和竹签等用品。其中一个“蝙蝠”风筝,骨架是用竹子和塑料管做成的,眼睛则是用白色塑料袋做成的,看上去不起眼,但放起来,却飞得又高又稳。
“扎的风筝多了,就想在技巧和花样上多下点功夫,让扎出来的风筝独一无二。比如制作一个龙头风筝,要用十几道工序,一百多根粗细不一样的竹签。”康占荣指着他心爱的龙头风筝激动地说。
康占荣介绍,先要把设计好的龙头画在皮纸上,再用力学计算分配风筝的重力,最后画上自己配好的不掉色的颜料,这样一个风筝做出来,要花至少40天。
独居无碍身体好
康占荣表示,放风筝也是个技术活和体力活:起飞时,需要小跑上几步才能把风筝送上天去;放飞时,需要来回走动,双手不断地转动滑轮,眼睛紧盯空中的风筝,从头到脚都得到了锻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康占荣虽然已是96岁高龄,但却选择一个人独居。除了眼睛一年多前得了白内障外,身体一直很好,日常起居也都是自己一个人料理,甚至单手提20公斤的重物也不在话下。
包括亲友及松青路社区工作人员在内,在谈及康占荣时,都无不伸出大拇指。而在他们看来,老人之所以这么健康长寿,估计是与他常年喜好放风筝有关。
康占荣笑言,放风筝还让自己收获了良好的心态,很少发脾气,“在风筝放飞过程中,需要相互谦让,才能避免风筝搅在一起,放风筝最能培养人的性格。”
心愿
想把风筝制作技艺传给年轻人
熟悉康占荣的邻里告诉记者,他们常有看到,老人时不时都会带上自己的风筝在小区里转一转,有时候遇见年轻人请教制作风筝的方法与窍门,他会很细心地讲解,手把手地教。“现在会做风筝的人越来越少,这手艺也渐渐被人所遗忘,如果有年轻人来学习这传统的风筝文化,我会很高兴的。”康占荣表示。
据悉,得知老人的心愿,3月16日松青路社区特地组织了一场DIY手工制作风筝活动。期间,康占荣在现场传授了风筝制作的方法。
编后
用兴趣和乐观化解孤独
85岁的蒋婆婆总感觉很孤独,96岁的康爷爷很乐观,很少发脾气。对比两则新闻,我们不禁感叹,同样都是老年人,但两人的生活差别太大。我们无法苛责蒋婆婆,更无法苛责她的儿女。在“老龄化”已经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今天,除了强调儿女尽孝之外,事实上,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也不应忽视。我们常说,你是什么样的心态,世界就是什么样子。而在这两起新闻事件中,我们也希望蒋婆婆能向康爷爷学习,培养一两个自己的兴趣,同时心态更积极、开朗一些。子女们也试试从关心老人的心理出发,让类似蒋婆婆这样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得更加愉快。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首席记者 郑友
原标题:96岁爷爷很健康 退休40年扎风筝上千 单手可提20公斤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