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通宵卖炒饭的叶婆婆更喜欢冬天 原因让人泪目
深夜2点钟,叶婆婆依旧忙碌在她的饭摊前。
57岁的她,在寒冷的夜里穿着厚厚的衣裳,套了两层围裙,带着套袖,还穿了棉裤。
她头发已经花白,皱纹刻在脸上,眼皮微垂,双颊泛起红霜,有些瑟瑟地缩着身子。
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走过来会买炒饭时也会叫她一声婆婆。
从黄昏到黎明,她守着小摊,等待着食客,坚强的生活。
深夜的饭摊
一个推车,六张桌子,十二个菜篮。
一个箩筐,三包青菜,四个水桶。
十几张板凳,一口锅……
这是十几年来每天夜里,叶婆婆守护着的全部。
这个不起眼的小饭摊,在南坪公交枢纽站门口对面的右侧,夹在在一个烟摊和一个烧烤摊的中间,几乎每天都在营业。
十三年前,叶婆婆从四川内江威远县搬来重庆开始,便在这里摆摊。
深夜的饭摊,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夜归人。
“老板,给我来一碗香肠炒饭。”
“要得,坐到等哈哈。”
叶婆婆的动作并不是很麻利,粗粝的手指在深夜寒冷的空气里显得略有些僵硬,但看得出翻炒之时颇为用心。
起先,她是和老公一起摆夜摊。那时候儿子大学毕业在重庆主城工作。叶婆婆在重庆工作的弟弟把南坪枢纽站附近的房子给他们住。
“以前我是特别依赖我老公的一个人。什么事都听他的,我就跟在他后面做个小女人就行了。”
可是10年前突然有一天,老公因为脑梗而瘫痪,叶婆婆的天便塌了下来。
由于老公体重接近两百斤,叶婆婆根本无力照看,才工作一年的儿子无奈辞职回来照顾老人。
这一照看,就是十年。
扶持着生活
一根香肠,切片;一把葱花,撒匀;一碗白饭倒入锅中,一份香肠炒饭就冒出了诱人的香气。
叶婆婆每天会从下午五点多钟出来准备,差不多七点钟开始营业,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左右,然后她会在儿子的帮助下收好小摊,把地面打扫干净,回家给老伴洗脸擦身后自己睡觉。
在她睡觉时,儿子会出去把晚上要用的菜品买回来,洗干净,切好,放入菜篮中,再把米饭蒸好。待到五点钟,会陪着她一起到楼下摆好小摊。
叶婆婆对于儿子被父亲拖累至今没能好好工作、没能结婚感到愧疚。“儿子很孝顺,一家人扶持着,才能把生活过下去,我苦点累点也不算什么。”
“老公有六七年没出过门了,我现在还得行,没想过不得行的时候该怎么办,不敢去想。”叶婆婆笑了笑,照顾了老伴十年,要是想得那么多,那日子就没办法过下去了,不用去想困难,只想拿出干劲来,继续干下去。
家中顶梁柱
一份抄手,十几个,皮子和馅料都是事先备好的了。这天夜里,她显得略有些匆忙,当客人点起抄手时,水煮开了的她,突然想起抄手还没有包好。
“虽然日子不好过,每年过年我都还是给爸爸(公爹)几百块钱,爸爸说你们都过得这么困难了,还给我钱干什么......”叶婆婆说道这里,眼泪突然流了下来。她假装把灶上滚着热气的锅拿过去,又端回来,期间偷偷抹了抹眼泪,小声的说:“我觉得我已经够坚强了。”
这个时候,摊位上来了三个年轻人,叶婆婆忙擦了擦眼泪,露出笑脸,打起精神来招呼客人。
“亲戚也劝我不要干了,说让我在家照顾他,他们每个月凑钱给我们生活费。”叶婆婆说,弟弟妹妹们都待他们很好,但是每个月家里都要交水费、电费、物管费,还有生活费和老公的医药费,杂七杂八的生活开支不能总去指望找别人要,自己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该干还是要干。
去年,她去街道办给老公申请了一份低保。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对她说:“你这种情况早就该来办了。”
自此,家里稍稍宽裕了些许。
起风时的巷子
一个纸饭盒,抓些盐巴丢进去,在加上一把葱花,舀起一瓢热腾腾的面汤倒进去,就变成了一碗简单的汤,也能温暖下深夜里来到饭摊上的心灵。
落雨的时候,叶婆婆会把伞撑起来。起风的时候,她会把小摊收到巷子里,那里避风。但是如果又刮风又下雨的话,就没法摆摊。那是叶婆婆最怕遇到的情况,不摆摊,就赚不到钱。她说:“所以我喜欢冬天些,风都比较小。”
今年生意特别不好,晚上来她小摊上吃饭的人一直不多,生意差了,她显得有些担心。没有客人的时候,她就站在推车后面,望着路灯,望着夜,等着下一位夜归的食客。
记者:我帮你宣传下好不好?
叶婆婆:不要不要,我只是个摆摊的。
记者:那你不想多点人气、多赚点钱吗?
叶婆婆:(沉默)......想......
记者手记
叶婆婆落泪的时候,一向自认话痨的记者突然有些语塞,脑子想来想去,却想不出安慰的话来。是啊,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又该怎样去宽慰她呢?直到她说着说着把泪水忍了回去露出了笑容,记者才冒出了一句干巴巴的话:是挺不容易的。
吃了她炒的一盘香肠炒饭,走的时候,记者给了五十元饭钱,并示意不用找了,她不干,追到了车旁补记者40元钱。如果说回味一下那盘炒饭的味道,那应该是年轻人吃不出的五味陈杂吧。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