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南滨40年:两场大水带来重庆“维多利亚湾”
海棠烟雨公园景区
南岸区沿江岸线旧貌
华龙网消息,即便进入隆冬,南滨路的夜晚依然霓虹闪烁,音乐喷泉旁聚集了一波又一波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时光倒回到1981年,你问那时的重庆人,这一年的南滨路留给他们的关键词是什么?答案可能只有一个:大水!而1998年建设南滨路的决策者和施工者也没想到,有一天南滨路会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它,最初只是因长江水利综合整治工程而诞生。
重庆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指出,经过40年的大改革、大开放,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从水利工程,到繁华之地,南滨路在不断书写自己的历史。站在改革开放40年新起点,华龙网记者查询官方档案资料,走访堤防工程建设者,尽量还原南滨路的发展变迁历程,以此见证山城的历史性变化,记录这座城市发展。
一部历史
重庆走向世界的百年历史钩沉
白天车水马龙,夜晚流光溢彩。如今的南滨路成为很多人打卡地,游人如织。但要说南滨路是从哪年开建的,不少重庆人可能要冒个问号了。
南滨路,一条“步步传奇,一路传说”的街道。现代气息的背后,其实就是一部历史。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也见证了重庆从这里走向世界。
1890年3月,清政府与英国签署《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次年,中国西部的第一个海关正式开埠。大量外来商务机构入驻南滨路,保存至今。
原重庆水泥厂
由于沿江水码头的便利,南岸是外国势力染指山城最早的地方。当时外国人被限制在南岸的海棠溪至弹子石的南滨路一带居住,所以英、法、日、美、德等国就在南岸长江沿岸境内设海关,开洋行,圈租界,建军营,立公司,经营出口贸易、航运等商务活动。
从此南滨路沿线就成为的经济及商务的重要区域。如今的南滨路依旧保留着大量的百年老建筑,为那段历史作证。
两场大水
长江南岸水利整治开始提上日程
与大旱大涝斗争,几乎贯穿了千百年来重庆人的生活。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重庆卷中,关于暴雨洪涝灾害的记载就有近70页。
1981年7月中旬,四川盆地出现罕见的大范围强暴雨,给重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多元。至今,重庆水文部门在发布公开信息时,都还有“1981年以来最大洪峰”等习惯用语。
黄葛晚渡景区全景
禹王遗踪景区
重庆市水利志中,关于1981年的这场洪水记载为:7月中旬,四川盆地罕见的大范围暴雨,致岷、沱、嘉、涪及川江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或有记录以来最大洪水(简称“81·7”洪水)。重庆寸滩水文站16日实测洪峰水位达191.4米,相应流量8.57万立方米每秒。
档案中,记载了很多现在重庆人熟知的地名,在当年被淹没的情况。这些地方,现在或变成著名风景区,或变成高档住宅区,商业区。但在当时,都在一片汪洋中。
“当年的南岸区政府部门,家属楼都在南滨路,几乎都被洪水淹了。”南岸区农委副主任陈万良还记得,弹子石码头是重灾区,几乎全部被长江洪水淹没。
一场大水,为后来人提供了诸多经验和参考价值。自那过后,滨江路的水利综合整治就开始提上日程。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城长江沿岸的防洪,还是采取的被动反应式,遇洪水时,提前把人和财物撤走,洪水退后再搬回来。
据1999年《重庆年鉴》载:1998年重庆大范围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境内各大江河均超过警戒水位,形成重庆市近50年来出现暴雨洪涝次数最多、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特大自然灾害”。
彼时,依山旁水、坐拥渝中半岛璀璨夜景的南滨路还没有公交车,私家车的普及程度又很低,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还是一片空白,自然无法抵御这一天灾。
三期工程
综合整治带来重庆的“维多利亚湾”
或许洪水激励了南岸人。当地政府下定决心,经过酝酿、筹划和论证,于1998年启动实施全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沿江综合整治工程,彻底改变滨江地带的面貌。
南滨路一期工程开工典礼
南滨路一期老照片
重庆长江南岸沿江综合整治工程随即出炉,其目的在于“解决水土流失,保护堤岸和铸造交通功能”——1998年11月24日,南滨路一期工程动工建设。
这项工程集防洪护岸、环境保护、危岩滑坡治理、滨江公路建设,改造旧城、改善交通、带动沿江经济开发等多位一体,工程采用纵列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相结合的方式,在挡墙建设完工后填方,为开发空间创造载体。基于这种建设理念,南滨路全线标高180米,三峡库区175米水位形成后,南滨路沿线随处可以泊船。
家住南岸狮子山的郭惠清老人还记得,1998年初,其家门前沿江上下,一辆辆推土机、挖掘机吼声隆隆,南滨路一期工程动工。2001年9月,南滨路实现半幅通车,2002年初,南滨路一期工程竣工。
从重庆长江大桥南桥头至弹子石,全长7.8公里的公路沿线,创造出1100亩土地,当地人在此修建了一排低矮的建筑,开始经营餐饮娱乐,为滨江地带带来生机与活力。
南滨路施工
南滨路施工场景
随后几年里,南滨路二期、三期工程如期竣工,这条长18公里的滨江狭长地带成为了集防洪护岸、城市道路、旧城改造和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城市观光休闲景观大道。正对重庆渝中半岛,背靠森林葱茏的重庆南山,南滨路一下子让世人倾倒,一跃成为重庆最具品位、最具人气的旅游观光带。
南滨路管委会副主任王岗介绍,南滨路建设之初,数万株乔木、花草沿着公路栽种,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绿色景观长廊,“在沿江大堤、沿途各种建筑中,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配置的灯饰景观,形成了一条靓丽的彩道,让南滨路成为了看夜景的好去处。”
南滨路靠餐饮业崛起。不少餐饮人都在南滨路赚得盆满钵满,张我亮就是其中一个。他回忆道,零几年时,不管大老板还是小老板,都往南滨路跑,“当时,陶然居、德庄、渝信川菜等众多重庆知名餐饮企业都在南滨路开了店,连不少广东、深圳的老板也聚到了这里,南滨路成了中高端餐饮的‘风向标’。”
海棠烟雨公园景区
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人们给南滨路取了个洋名字,叫重庆的“维多利亚湾”,还有人叫它重庆“外滩”。2005年和2007年,南滨路先后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华烹饪协会命名的“中华美食街”,正是对其工作的高度肯定。
从屡遭洪水淹没的普通水码头,到综合整治后的观光休闲地,南滨路很快就迎来了第一个飞速发展时期。然而,单一的美食餐饮业很快就让游人厌倦,“餐饮第一街”的称号成了压在南滨路肩上的重担。新的破局之路,该往何处走?《回望南滨40年(下)》给你答案。
华龙网记者 黄宇 李华侨
原标题:回望南滨40年(上):两场大水带来重庆“维多利亚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