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找到的“南纪门”并非南纪门 它只是雷家坡古道的一个桥洞

12.07.2018  06:50

雷家坡古道遗址上的桥洞。 渝中区文管所供图

雷家坡古道遗址周边现场。

雷家坡古道遗址位置

雷家坡古道遗址修复后效果图。

民谣“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说的就是重庆的古城门南纪门。这道城门原来专门“管着”重庆城的菜篮子,每天各色各样的人们挑着菜筐,从这道城门进进出出,为重庆老百姓的餐桌供应着色香俱全的新鲜原材料。

去年,有消息说,在渝中区长滨路雷家坡立交桥附近,发现了南纪门的古城门遗址。那里真的是南纪门吗?昨天,市文物局专家表示,这个门洞样的遗址并不是南纪门的古城门,而是清代重庆城雷家坡古道的一处桥洞。

渝中区文管所最新消息称,雷家坡古道遗址的修复工作即将启动,这个山城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将重现在人们眼前。

长得”像城门,但并非南纪门

一块块青色的条石,整整齐齐地码放而起,条石中间,白色灰浆勾勒的石缝清晰可见。半圆形的石洞上,一步步石梯沿着山势顺势而上。

因为“长得”很像城门,又地处南纪门附近,这个石洞曾经被认为就是残存至今的南纪门古城门。

可是,经过专家一年多的考证,最终证实,这个石洞是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重庆母城雷家坡古道遗址上的一处桥洞。

渝中区文管所负责人说,经过他们的实地勘测,这条古道遗址由券拱桥梁和石塔跺构成。其中,券拱桥梁为条石砌筑、白灰勾缝的一券一拱式。

整个古道遗址通宽11.4米,高4.6米,立面呈拱形的桥洞宽4.6米,高3.2米,进深0.8米。

目前,古道的石塔跺还残存23级,部分被现代桥梁堡坎叠压,单级进深0.3米,高0.22米。

雷家坡古道遗址具有晚清时期的建筑特征,并且具有典型重庆山地地域特征,充分利用了本地材料资源,采用拱形结构,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为重庆地区晚清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更是彰显山城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这处古道遗址为什么能够完好地保存到现在?专家表示,雷家坡古道遗址拱形结构部分采用条石全丁砌筑方式,运用了纵长方形、横长方形、近正方形的石材。其中纵长方形石材居多,横长方形石材次之,近正方形石材较少,保证了道路的稳固,也因此得以在百余年的风雨中被保留了下来。

清代人们乘船渡江的交通要道

虽然石洞最终被证实不是南纪门的古城门,但它和南纪门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专家表示,这条古道,其实就是清代连通南纪门城门内外的道路:住在城里的老百姓,喜欢从这里前往江边的码头,坐船渡江去对岸踏青游乐。

早年的南纪门为重庆的水上门户之一,码头建在弯曲的石阶梯下,主要接纳来自长江上游的船只,这些船只给重庆城带来粮食、蔬菜、瓜果、木柴和其他农副产品。

码头区由东至西有四条街,分别为宝善寺街、柴码头街、猪行街、南纪门正街。为方便客商,街上有轿行、力行和个体搬运工。河街居民多从事与水运有关的职业。

南纪门又是老城主要的陆上通道,连接前往川西各县的陆路。城外一带的河滩,因其散居着勤劳的菜农,枯水期在河滩沙坝种菜为生,故被称为菜园坝。

这条古道上,当年还有着别样的风情。渝中区文管所负责人介绍,重庆宰牛场最先集中在南岸海棠溪江边,那里通川黔公路,接收贵州菜牛,后来迁至南纪门内川倒拐。因此,每天有数以十计的牛群浩浩荡荡通过南纪门,在牛倌驱赶下,倒也规行矩步,“无有乱行者”,成为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同时,南纪门码头还是市民踏青娱乐的通道。每年冬春之交,长江进入枯水期,江边石梁露出水面,与珊瑚坝相连。满城学子、仕女纷纷顺着这条古道前去踏青,有的人在坝上跑马,有的人在坝上野炊,有的人在坝上放风筝,有的人在积水潭捞蝌蚪……其乐融融。

古道将原址原貌重现世间

历经百年岁月,又遭受近现代建筑的叠压,雷家坡古道不可避免地“受伤”了。近日,我市文物专家将联手为它治疗“伤情”,让这条清代的古道再现昔日风貌。

通过对雷家坡古道遗址的实地勘查,文物修复专家们发现,从目前的保存状态来看,古道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墙体坍塌缺失、风化侵蚀、倾斜加建严重。

如果不加以保护,古道将面临垮塌的危险。”文物修复专家表示,由于遗址周边沉降开裂严重,他们将在原址保护的情况下,对危及结构安全的墙体条石构件进行部分更换,同时划定保护区。

就地保护修复,将遵循保留原有结构方式,采用原有施工工艺,使用原有建筑材料的“三原原则”。修复结束之后的雷家坡古道遗址将与原有道路风格、高度保持一致。

在条石原件安装前,文物修复专家们将进行外观及强度检测,对残缺的部分进行修补,对破损、开裂的各构件按原件尺寸、用料、工艺加筑补齐。

雷家坡古道遗址的修复,将为重庆再增一处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新景点。

新闻链接>>

南纪门得名源自

诗经·小雅·四月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南纪门地处重庆古城的南面,南临长江、位置靠西,大城门外有瓮城拱护,是重庆城区靠长江一线最西处的一道城门。据民国《巴县志》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从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直至南纪门,沿长江江岸城区,一条大道上,各行各业的商家店铺,鳞次栉比,连街逶迤,多达1478家。

那时,从朝天门一路走来,经过闹市商业长街,到达南纪门算是走到了尽头,离出重庆城也就不远了。

南纪门之得名,并非全按地理方位,而是经过一番咬文嚼字,穷经阅典,这才最后厘定的。

明重庆卫指挥使戴鼎是个武夫,却也读过书,或许听取了读书人的意见,最终取《诗经·小雅·四月》中“滔滔江汉,南国之纪”诗意,将重庆城南西尽头的这道城门,取名为南纪门。

坐北朝南,直面长江,南纪门既是水上门户也通陆路,顺着城外河湾还有一片宽阔平坦的沙滩。江对面有樵坪山,城岸边经雷家坡、石板坡、燕喜洞古栈道可直达菜园坝,沿途也是一片山冈。江南江北,山峰对峙,苍翠掩映,一道屏障,天然浑成,故而南纪门大城主城门上,特地大书四字:南屏拥翠。

位于城南西尽头的南纪门,城内的豪门巨贾不少,最为显赫的首推韩家大院和文家大院。韩家大院主人韩成,自康熙三十九年出任重庆镇总兵以来官运亨通,去世后被追赠为都督,光宗耀祖。文家大院是座颇具规模的明清古建筑,至今还保留有一条“文家院”街,使人遥想其当年之辉煌。南纪门有条小道名水沟巷,上世纪初,巴渝著名学者教授、教育家兼有“儒医”美称的文伯鲁老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实习生 翁艾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