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内门洋行:见证中国百年“洋皂”发展

28.03.2017  07:52

两江国际影视城卜内门洋行。 

还记得老人们口中,人们常用的肥皂、碱、火柴、钉子等,在解放前是怎么称呼的吗?

因为国内不能生产,这些东西全部是漂洋过海进口而来,所以,当时人们称这些常用的物品为洋皂、洋碱、洋火、洋钉等等,起初这些东西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

在两江国际影视城临江路5号,就有一栋没有任何店招的三层小洋楼,青条石砌成的一楼,楼上是青砖,外廊上的木质栏杆,昭示着这栋建筑不凡的历史。

它的名字叫卜内门洋行,它就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洋碱公司,见证了中国百年“洋皂”发展历史。

英国洋碱公司,见证重庆开埠历史

1873年,英国人卜内与门氏合作,创建卜内门洋行,由经营洋碱起家,总部在伦敦,主要经营纯碱、化肥。近代的卜内门有限公司集团是世界五大公司之一、英国当时的四大公司之一,在英国有工厂300多家。

1891年,重庆开埠,不少国家的企业、银行、军队等机构纷纷逆长江而上,进入重庆。在1898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就派遣一位代表到中国视察,考虑在当地行销产品。

随后,卜内门公司进入重庆,见证了重庆的开埠历史,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早进入中国的洋碱生产销售企业。

卜内门洋行,原型为卜内门洋碱公司,原址位于渝中区滨江路五船路口(今周家湾六三号),因其特殊历史内涵列入两江国际影视城老建筑序列,按一比零点八的比例,于2016年10月仿建完成。

斑驳老建筑昭示曾经的辉煌

时间回到中国的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当时的旧中国上海,已经有人开始大量使用肥皂了,于是,卜内门洋行就在上海设立了驻中国总公司,请在华英商的代表人物李德立当总经理。

1903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在重庆开设机构,由英国商人卜内与门氏两人合伙投资,生产经营纯碱、肥料、农药等化工产品。

1915年,他们在现在重庆的滨江路五船路口(现在的周家湾63号)修建了两幢建筑作为办公机构和仓库。建筑依山临江而建,楼高三层,临江面有外廊,底层采用横向条石砌筑,二三层选用的材料是青砖。

目前,该建筑原址早已闲置,并且损坏严重,只有其内部斑驳的石栏杆上的石雕、破损的门窗木地板、残缺的壁炉,昭示着它曾经的辉煌。

爱国实业家与洋货过招

上个世纪初,卜内门公司在中国的总公司主要以进口为主,专门经营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和药物。业务与肥皂、块碱、晶碱、玻璃等制造工业有密切关系。农产品、化肥、杀虫剂进口数量也不少,他们还从中国出口植物油、蛋品、薄荷、樟脑、矿砂。

20世纪初,卜内门公司几乎独占了中国的纯碱市场,30年代达到经营的顶峰。

正当卜内门公司独占中国纯碱市场时,1918年,我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了永利制碱厂。他的“红三角”牌纯碱于1926年继续生产上市,打破了卜内门公司对中国碱市场的垄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卜内门公司被日军强占。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经营,新中国成立前,该公司迁往香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菊 杨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