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渝农办发〔2017〕6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委,万盛经开区农林局: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5〕5号)要求, 市农委组织制定了《重庆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各地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月16日
重庆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地,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农农发﹝2015﹞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市耕地人均数量不足,地形条件复杂,农业基础设施较差,耕地地力总体水平偏低,全市地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3%,这对全市种植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
(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以高产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位土地产出最大化,一直采取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基础地力下降,耕地质量状况堪忧。目前,我市耕地土壤酸化问题较为突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部分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低于被占耕地,少数农田受到污染。这些都需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减少农田污染,培育健康土壤,提升耕地地力,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措施。保障重庆粮食基本稳定,口粮自给是市委市政府的基本要求。前提是保证耕地数量的稳定,重点是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还将占用一些耕地,在此背景下,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做到永久保护持续利用。同时,还必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切实做到“藏粮于地”。
(三)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必然选择。我市农业种植效益偏低的问题突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较低,山地多平地少,基础地力偏低,地块分散,必然会增加用工和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增加生产成本。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能够提升基础地力,减少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投入,可以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二、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行动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坚持生态为先、建设为重,以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退化污染重点区域和占补平衡补充耕地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量质并重、保护提升。在严格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耕地质量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质量红线”要求,划定耕地质量保护的“硬杠杠”。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根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主要障碍因素,集成组装治理技术模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与《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等相衔接,以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连片治理、建一片成一片。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持之以恒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创新耕地质量建设投入机制,发挥政府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格局。
(三)行动目标
到2020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耕地养分失衡、耕层变浅、土壤酸化、白色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1.耕地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全市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其中,新建的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2个百分点。
2.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
3.科学施肥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3%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40%,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三、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
(一)技术路径
重点是“改、培、保、控”四字要领。“改”:改良土壤。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水土侵蚀,改良酸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培”: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粮豆轮作套作、种植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保水保肥。通过耕作层深松深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控污修复。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
(二)区域重点
根据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和耕地质量现状,突出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作物优势产区,划分渝西、渝中、渝东北和渝东南等4大区域,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针对耕地质量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质量建设。
1.渝西地区。包括荣昌、永川、大足、潼南、铜梁、合川、江津、璧山、巴南、渝北、北碚、九龙坡、沙坪坝等区,本区位于重庆西部,地形以低海拔丘陵为主,主要土壤类型是水稻土、紫色土、潮土等,耕地分布以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为主。本区以粮、油、菜、果、茶为主要优势作物,产量较高,是粮经皆宜的主产区。本区耕地质量主要问题是土壤复种指数较高,化肥施用量大,土壤越种越瘦,蔬菜地土壤酸化严重。主要治理措施,应抓好基本农田的建设与保护,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改良酸化土壤,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耕地地力。
2.渝中地区。主要包括长寿、涪陵、垫江、梁平、忠县、丰都、万州和开州等区县。本区地形北部为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带,中南部为河谷低山丘陵地带,主要土壤类型是水稻土、黄壤、紫色土、潮土等,适种作物类型多样。本区中梁平湖积平原、垫江的剥蚀平原坝和开州三里河坝地等是著名的粮仓。该区耕地质量主要问题是土地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有机质贫乏,低产田土面积大,部分地区土壤酸化较重。主要治理措施是实施改善水利条件,防止土壤侵蚀,增施有机肥,推行平衡施肥和秸秆还田,改良酸化土壤,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改善生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3.渝南地区。主要包括綦江、南川、武隆、石柱、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等区县以及万盛经开区。本区以低中山为主,台地次之,兼有低山平坝。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石灰(岩)土、黄棕壤以及少量的潮土,作物种植粮经皆宜。该区耕地质量主要问题是耕作土壤破碎、多石砾,高塝望天田多,水利设施差,耕地重用轻养,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团粒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主要治理措施兴修水利,开展土地整治,建设基本农田,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推广果茶园绿肥,增施有机肥。
4.渝东北地区。主要包括云阳、奉节、巫山、城口、巫溪等县。本区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地势起伏很大,主要土壤类型是黄壤、紫色土、黄棕壤、石灰(岩)土,间有少量棕壤,本区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等旱地作物为主。耕地质量主要问题是陡坡薄土面积大,土壤持水力弱,易干旱,肥力低,土壤质地不良,粘性土、砾石土面积大。主要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地改造利用坡耕地,建设基本农田,利用山区有机肥源多的优势,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退化耕地综合治理。重点是土壤酸化的综合治理。在土壤pH值小于5.5的耕地酸化地区,选择重点区县,建设示范区,施用石灰和土壤调理剂,开展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
(二)污染耕地阻控修复。重点是化肥农药减量控污,按照《重庆市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和《重庆市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到2020年,主要粮油作物施肥结构更趋合理,蔬菜、柑橘等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三)土壤肥力保护提升。重点是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深松整地。一是秸秆还田培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二是增施有机肥。选择一批重点区县,建设种养结合示范区,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处理,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三是种植绿肥。选择一批重点县,建设绿肥种植示范区。四是深松整地保水保肥,按照重庆市《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农机深松的补贴力度。
(四)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重点是建设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和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组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一是建设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布局、耕作制度、代表面积、管理水平、生态环境的差异,按照10万亩耕地设置1个监测控制点的标准,在全市建设300余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控制点,开展耕地地力定位监测。二是推进耕地质量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市级耕地质量数据库,完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为农业行政管理、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区划调整和生产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在县域耕地地力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推动全市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耕地地力提升项目区及污染土壤治理区域等重点区域,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效果监测,对耕地立地条件、设施保障条件、土壤理化性状、生物群系、环境状况和耕地障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发布相关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是一项系统、基础和长期工程,需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久久为功。市农委成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落实指导组,加强协调,搞好服务,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开展督导检查,保障行动有力有序开展,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重点实施区域要加强配合、相互交流、共同促进。
(二)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要求,严格落实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责任,守住耕地质量红线。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会同国土部门,认真做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把好质量关。鼓励引导生产者,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强化科技支撑。分区域、分土壤类型提出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耕地治理的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措施,提升耕地质量。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开展协作,对一些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攻关,攻克技术瓶颈,集成组装一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技术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提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耕地质量保护和科学施肥技术应用能力。
(四)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绿色增产高效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的支持,扩大耕地质量建设资金来源,增大资金规模。创新投入机制,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通过补贴、贴息等方式,撬动政策性金融资本投入,引导商业性经营资本进入,多方合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五)强化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耕地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完善市、县二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建立耕地质量大数据库。
(六)强化宣传引导。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意义,推广用地养地和科学施肥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良好氛围。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月17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