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江津上班,他把家安在江南新城
昨日,郑志铭大爷老两口在城南家园公租房的新家里接受采访。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
江南新城公租房城南家园。
雷家桥库区景观项目。
一个多月前,轨道6号线五里店至茶园段通车的那天,郑志铭一家像过节一样热闹。他的4个子女都赶来看通车,从茶园站到五里店站,再从五里店站到茶园站,跟随6号线一路前行。
车窗外,道路纵横交错,显示着生活的便捷。
在茶园生活了近31年,这样的情景郑志铭不敢想象:以前,他把蔬菜背出茶园,需要大半天时间。而如今,孙子即使去江津上班,也能“早出晚归”了!
幸福生活 走到哪儿都能遇到熟人
1月31日是个周六,在郑志铭位于城南家园的家里,比平时热闹了许多。快过年了,他的4个孙子、外孙都来看望老两口,并吃上一顿两位老人亲手烹饪的家常菜。
“别人都说我有福气,两儿两女四个孩子都住在江南新城,都不远!”和儿女们、孙子们在一起,郑志铭的脸上乐开了花。
老人说,他平时除了看书看报,没事的时候就爱散步。这个习惯从2000年坚持下来,至今已有15个年头。他一般从城南家园出发,到长生镇,再到茶园,直到原来的内环老收费站才肯回头。走着走着,郑志铭总能遇到有趣的人和事。
“你看,那一片是正在拆迁的区域,不久后会建起学校!”郑志铭乐呵呵地指给记者看。
散步的路上,郑志铭也常常碰到儿子、儿媳妇买菜回家,碰到以前的老邻居也总爱聊上一阵。一转眼,他在江南新城生活已经31个年头。对于郑志铭来说,住在这里,走到哪儿都能遇到熟人,也是一种生活的幸福。
回忆过去
进出长生桥只有一条主公路
31年前,也就是1984年,郑志铭从巴县二圣镇来到长生桥。此时,长生桥属“巴县”,是巴县首个“小集镇”建设的试点。
“办起小集镇,乡里的农民就能把自家土地承包出去,到镇里经营小生意!”当时,郑志铭是天平乡(现巴南区二圣镇清华村)村支书,听说长生桥试点小集镇建设,他感觉一个新的机会到来了!
郑志铭也将自家的土地承包出去,把一家人都带到了长生桥镇,经营起了小餐馆生意,他的妻子也在小集镇上找到了一份商店营业员的工作。而入城的,不能算农民,也不是城里人,叫做“农民工商户”。郑志铭记得,当时入城的“农民工商户”足有3000人之多。
“那时的长生桥镇,进出只有一条主公路。这条路解放前就有,交通工具也是老三样:滑竿、轿子、马。”郑志铭回忆,当时进出长生桥镇,只有黄桷垭——上新街一条路。而另一条还能算是路的路,则经过黄沙坎——黄桷垭人和场——上新街,走的人就少之更少了。
交通发展
茶园一年一个大变化
真正的大变化发生在2000年前后!
郑志铭记得,真武山隧道通车前,因为交通的闭塞,长生、茶园一带的农民家家种粮,但几乎没人种菜卖。在那个时候,茶园、长生一带的农民,要想把蔬菜卖到长生桥之外的上新街,需要大约3个小时,而且多是肩挑背扛,即使能坐上早班公交车出门,赶到菜市也将近上午9点了,半天的时间已经耗尽。直到1999年,真武山隧道建成,交通才越来越便捷。
2000年,对于郑志铭一家是改变命运的一年。那一年,郑志铭67岁,到长生桥镇安家落户也已经16个年头,郑志铭的4个子女也都成家立业,各自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也就是那一年,郑志铭和当年3000余名入城的“农民工商户”一起,正式落户长生桥镇,成为城市居民。
同年12月,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管理委员会由南岸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茶园新区管委会的成立,标志着茶园新区正式诞生。
2001年,连接内环和长生桥镇的茶长大道通车,经真武山隧道进出长生、茶园的车辆也越来越多。
“要想富,先修路!老话的道理一点不假。”郑志铭说,茶园也是一年一个大变化。路修到哪里,就富到哪里,退休后的郑志铭更乐于走出家门,用眼睛和双腿去发现、丈量生活的变化。
生活变了 住进公租房,干啥都方便
但郑志铭没有想到,变化会这么大!
2012年,眼看着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渐渐建成,郑志铭一边散步一边盘算着自己的新计划,为啥不申请一套公租房?
2012年8月15日,郑志铭果真搬进了新房,成为城南家园一期的首批入住者。
住进城南家园,让郑志铭最满意的,就是即使不出小区,也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小区里安装着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每天都有老年人在楼下锻炼身体,郑志铭也常常在小区内散步,和大家边走边聊。
公租房小区里一年一度的“社区邻居节”,是郑志铭每年春节都要参加的活动。郑志铭是2栋的楼栋长,也是一名热心的志愿者,平日里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小区的居民聊天交流,然后再把大家的需求传达给社区。
而附近大大小小的超市、菜市,每天都销售着附近农民送来的新鲜蔬菜。做了几十年村支书、城管员,郑志铭特别爱逛菜市场,打探蔬菜的价格。“如今农民的蔬菜,可以卖个好价钱喽!”
长生、茶园一带农民“种粮不种菜”的老传统也发生了大变化。“现在周边的农民,家家种蔬菜,反而是种粮食的人少之又少。”郑志铭说,依靠着重庆规模最大的公租房小区,周围的农民已经富裕起来。
安居乐业
孙辈不愿离开江南新城
郑志铭一家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郑志铭说,他在茶园生活了31年,四个子女也都在江南新城安家落户,没出过重庆城。可到了孙子这一辈,他们天南海北地到处跑,也最能感受江南新城在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未来规划等各方面带来的福利。
郑志铭说,6号线茶园站刚刚开工,幺孙子就决定把房子买在江南新城。刚开始,他打心底不同意,要知道,幺孙子在江津上班,从茶园到江津,那该有多远?但郑志铭的幺孙子小越并不这样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他有一辆车,开车沿着内环快速路从茶园出发到江津城区,只要1小时就到了。早上9点上班,他将近8点出门就能赶到,而晚上下班,还能赶回家里,和家人一起吃晚饭。甚至比在主城有的地方上班,在时间上的距离感更近。
去年,南山隧道、慈母山隧道通车,东水门大桥也建成通车,小越的邻居、朋友们,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江南新城,到这里购房、置业,“以前,一提到茶园就感觉很远,现在再来看,才发现到茶园其实很近。”
吸引小越在江南新城安家落户的原因,除了一大家子都在这里,还有不断跟进的教育和医疗配套。小越说,他从小在茶园长大,喜欢这里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而如今的江南新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安家置业,有人的地方,就有机会,就有配套。他相信不久后的江南新城,也将越来越好!
衷心祝福
江南新城越来越好
轨道6号线五里店至茶园段通车的那天,郑志铭和家人一起,也赶到了茶园站“凑热闹”。这一段轨道通车前,郑志铭几乎天天都要从这里走过,见证了6号线五里店至茶园段的修建。
“三横三纵的交通网络,在我心里,不知道有多么清晰。”而真正坐上轻轨,还是让郑志铭忍不住激动起来,列车一路高速前行,横穿铜锣山,从茶园站到五里店站全程只用了23分钟。那一刻,郑志铭的脸上洋溢着惊喜。车上的乘客也充满兴奋和激动。从茶园到渝中,时间距离更近了。
郑志铭说,如今的江南新城正迎来新的机遇,人多了,生活水平就会提高,有了人的往来,就会带来城市的发展。江南新城的大环境也将越来越好。
微博互动
@我爱麻麻:周末去看舅舅,江南新城变化真的好大。
@木木NO1:坐了6号线到茶园,很快,很方便。
@谁拿走了我的喇叭花:我哥去苦溪河钓过鱼,环境巴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