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教育扶贫力求做到“四项精准”
彭水县教委以深度贫困乡扶贫开发和薄弱学校改造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倚重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在工作中以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改薄”项目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为载体和抓手,着力实现“四个全部”,全力保障教育扶贫“四项精准”。
第一,薄弱学校改造做到建设精准。 一是 按照“全面改薄”实施方案(2014-2018)对标对表、明确责任、倒排工期,切实解决难题,在建设用地等问题上创新思路、寻求突破。针对高寒偏远山区学校(教学点)按照办学底线要求实施暖冬计划及供应热水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改薄”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二是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新建成小区学前教育配置和普惠幼儿园建设,提高公办园占比,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 三是 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创建需求,超前实施2018年“全面改薄”计划配备教学仪器及设施配备。承接“互联网+”教育,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第二,贫困学生资助做到对象精准。 一是健全教育扶贫工作机制。保障村小及教学点公用经费、寄宿制学校运行经费以及维修资金。县财政每年预算专项资金2200多万元,全面免除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基本实现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十二年免学费教育,保障教育公平。二是进一步完善贫困生建档立卡管理制度,县教委主动与扶贫部门对接,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根据学生学籍系统,进行大数据筛查,归口大学新生资助统一管理,做到学生资助不重不漏,确保对象精准。三是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按照上级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兑现有关学杂费免除和助学金奖补,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户子女都能享受到资助,帮助贫困生实现无障碍就学。全年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18.9万人次,资助金额9165.21万元。四是加强资助资金监管,坚持“谁使用、谁负责”责任追究制度,发放资助资金实行双告知,即“学校告知家长、部门告知乡镇”,防止资金跑、冒、滴、漏,确保资助资金安全。
第三,城乡教师队伍做到培训精准。 一是依托“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培养”等项目,优先保障农村师资需求,为基层学校输送、培训一批高素质合格教师。二是完善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轮训和校长轮岗交流机制,开展“三区”支教行动和支教村小计划,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加强边远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配备,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落实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对乡村学校教师进行倾斜,稳定了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确保城乡师资均衡。
第四,教育脱贫攻坚做到帮扶精准。 一是实施领雁工程,继续争取县外优质学校与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对帮扶、捆绑发展。抓好县内学校集团办学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结对帮扶体系。二是抓好系统内职工与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结对帮扶工作,建立“一对一”关爱贫困家庭帮扶责任机制,以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为基准,做到底细清、责任明,解决“八难”,实现“八有”。三是开展“千师访学”活动,激发内生动力,全县教师利用寒暑假及周末走访学生家庭,宣传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引导使用好资助资金。每年走访学生家庭6万户以上,引导辍学儿童30余人次复学,解决贫困学生家庭困难事项80余件。四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扶贫功能,获取致富本领。开展城乡创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1200人次,返乡农民工安全技术、农村妇女技能提升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800余人次,让参训人员实现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