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口县网络扶贫五大模式确保贫困户利益联接

10.03.2017  13:03

  模式一:“互联网+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

  重庆鹏城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发展城口山地鸡,以低于成本价格为贫困户提供鸡苗和养殖技术服务,并以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成品鸡,通过电商等形式实现更大市场、更广范围销售。目前辐射带动1956户贫困户。将通过实施“互联网+特色效益农业”,引进专业服务商帮助建立产品品控、质量溯源、品牌打造等体系,畅通网络营销渠道,大力提升产品价值,倒逼企业壮大规模,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模式二:“互联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坪坝镇光明村建立“公司+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楷林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发展“中华红心”猕猴桃产业,农户以700元/亩•年从公司处收取土地租金,租金以50元/亩•年逐年递增,由公司提供种源和技术指导,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就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目前,该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420亩,合作社年收入达到840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近3万元。通过实施“互联网+”特色效益农业和生态旅游,推动当地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吸引游客观赏、品尝、购物、体验、休闲、度假,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模式三:“互联网+电商企业+贫困户”模式

  “孟家湾”电子商务公司与城口县久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县建立马铃薯种植基地,与贫困户签订回收协议,企业负责包装、品控,制定农特产品生产标准,贫困户按照标准种植,成熟后以高出市场价格回收,进行精深加工和网上规模销售。

  模式四:“互联网+大巴山森林人家+贫困户”模式

  东安镇大巴山森林人家与周边贫困户建立“1+X”帮扶机制,即由一户已开办或者拟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定点帮扶多户贫困户,签订用工或用料(蔬菜等农产品)协议,帮助销售农特产品,带动贫困户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通过发展“互联网+智慧旅游”,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平台,吸引更多游客到城口避暑纳凉、休闲度假,推动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模式五:“互联网+餐饮企业+贫困户”模式

  庙坝“柴火鸡”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协议,每个经营户定点销售20户建卡贫困户的山地鸡。镇政府为每户经营户注入资金5万元,其中10%直接用于补贴“森林人家”建设,其余90%资金作为结对建卡贫困户的股权参与分红,每户建卡贫困户只要全年养殖且销售到定点对接经营户50只山地鸡以上,就可以按销售数量参与分红。通过互联网营销,实施抱团上网,有力促进该地特色餐饮业加快发展,推动需求增加,从而带动结对贫困户做大产业规模,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