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晒”之后,看重庆如何“两讲”
两江观察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庆节前,重庆启动“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的“两讲”活动。 这将是“双晒”之后,重庆在全市层面推出的又一重磅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一座红色文化名城,重庆不失时机地推出这样一项活动, 既是对重庆革命文化的展示与传承,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真诚的献礼 ,显然更具意义。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熊明 摄/视觉重庆
基因
提到重庆,人们会想起山城的壮美、江城的灵秀,山环水绕、江峡相拥,这是重庆的骨骼和脉络。那重庆的基因和灵魂到底是什么呢?回望重庆近百年的历史,不难发现, 无数革命志士在追求“站”起来的革命历程中凝结出的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便是重庆基因的重要内容。
在重庆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沉淀了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流传着许多不朽的红色故事。
说起重庆的红色故事,离不开一本书——《红岩》,自1961年出版至今,它已51次再版,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影响了好几代中华儿女,而书中的江姐——江竹筠等革命志士当时就被关押在重庆歌乐山麓的渣滓洞、白公馆。
▲渣滓洞。 熊明 摄/视觉重庆
渣滓洞关押着“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小萝卜头”宋振中一家也在其中。
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黎明在即。关押在渣滓洞中的革命志士们,虽身处险境仍然不忘革命事业,在狱中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给党留下了若干狱中意见,希望在出狱之后可以向党报告。然而,1949年11月27日,渣滓洞中的数百名革命志士惨遭屠杀,最后仅15人脱险。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便是15人中的一个。出狱后,罗广斌没有忘记革命同志的嘱托,在重庆解放的第25天,写就了《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上报西南军政委员会组织部,后党史专家据此总结出了著名的 “狱中八条” 。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将“狱中八条”称为“血的教训”。
“重读《狱中意见》的原文发现,这是对失败教训的理性总结,是对失败原因的深刻反省,是对错误根源的无情剖析,而不是对那段历史的歌颂,意在从党的自身查找问题,希望加强党的建设,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重庆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革命先辈们对党敞开心扉,没有思想束缚,也没有空话套话,直言无忌,开门见山,一针见血。
▲中国共产党四川地方组织创建者之一、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第一任书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四川党组织优秀领导人杨闇公。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在重庆大地上还有着更多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流传着更多动人的红色故事。中共重庆地方执委会首任书记杨闇公在川渝大地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4月,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利诱和严刑,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军阀震惧,割其舌,断其手,剜其目,最后他身中三弹,于1927年4月6日壮烈牺牲于佛图关。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发生在这里、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业绩、中共中央西南局在这里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厚重的革命文化同古老的巴渝文化一起构成了重庆历史文化的基础,它们也是形成今日重庆人文精神和重庆人、重庆城性格特征的文化基因。
信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讲党史、新中国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近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 但我们仍旧不能忘记那段血色的革命历史,知来处才能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游客在周公馆参观游览。 熊明 摄/视觉重庆
重庆拥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丰富的红色资源,此次开展“两讲”活动,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够更真切、深刻地了解革命先辈们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让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真正站起来所付出的牺牲,从壮阔的党史中汲取营养、坚定信仰,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从这个角度来讲,重庆此次开展“两讲”活动更像是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助推器,激励着重庆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仰,沿着先辈们走过的路,传承革命精神,开创重庆新时代发展的新局面。
传承
诞生于重庆的红岩精神,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周勇认为,红岩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脉。它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也是我们党唯一产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精神,更是新时代的教科书和必修课。
▲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郑宇 摄/视觉重庆
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重庆有着生动的传承和实践,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许多时代楷模。
“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的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这是重庆扶贫干部杨骅同其父杨志刚的聊天记录,时至今日再看,仍有让人流泪的力量。
2018年8月21日早上8点多,重庆市忠县安监局派驻到忠县金鸡镇傅坝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杨骅突发疾病,倒在了扶贫岗位上。杨骅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没因为职务晋升找过组织。他的父亲、忠县原副县长杨志刚也没为儿子在这方面说人情、打招呼。
这对父子的聊天记录曝光之后,亿万网民无不为之动容。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正是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动人实践。
用生命守护百姓平安的杨雪峰、一心扑在群众工作中的马善祥……众多重庆儿女都在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传承着穿越数十年的红岩精神。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无疑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
深入
《红岩》为什么能51次再版?《潜伏》《亮剑》等红色影视作品为什么能持续火爆? 事实证明,红色文化在当今仍有力量! 这也非常值得重庆思考、借鉴,“两讲”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红岩》 图源/网络
“要坚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这是讲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应当时刻遵循的。
如今想讲好红色故事,流于表面的传统说教,随心所欲的任性传说,显然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
一方面,要依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精心准备红色党课。 从市委党校、市内高校和有关社科理论专家中遴选优秀的人才,组建主题党课市级师资库,为全市各区县、高校以及市级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课学习提供师资保障。
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依托基层宣讲员将红色故事送到群众身边。 要认真研究重庆的革命史,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科学提炼革命精神,精心编辑成既讲红色故事又讲革命精神,体现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宣讲稿件;同时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走进红色文化博物馆、展览馆,亲身实地感受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并从中汲取营养。
▲市民走进红岩村。 魏中元 摄/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还应依托重庆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优秀的红色主题文化产品,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事实上,重庆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动作。据了解,重庆将推动创作生产电视剧《重庆谈判》,组织开展纪录片《破晓》、川剧《江姐》、话剧《红岩魂》《幸存者》、京剧《张露萍》等优秀革命题材舞台剧巡演活动,同时支持反映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文艺精品力作出版发行。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担当,红色故事、革命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熠熠生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
无疑,在“双晒”展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之后,讲好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对于重庆,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意义。
原标题:“双晒”之后,看重庆如何“两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