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诈,拼的就是速度!
重庆日报消息,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普及,电信网络诈骗与反诈骗,也像猫鼠游戏一般展开持续攻防战。当下电信网络诈骗,呈现“极速效应”,诈骗分子一旦得手,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内,受害者的钱可能已被取现甚至转往境外。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核心要害,采取快速反应机制,与电信网络诈骗者比拼速度,并以民警面对面的方式,“空降”诈骗现场,在诈骗正在进行阶段就介入阻断,开启了一场对抗电信网络诈骗的崭新探索。
以快打快
一场与电信网络诈骗者比拼速度的对抗
4月19日晚,铜梁区一连串普通电话,惊动了铜梁区从公安局至基层派出所一众警察。
“那天我网购的货物到货,4件货缺了1件。”铜梁区龙迈建材市场内一店主周俊丽(化名)回忆,为此她致电快递公司询问此事。17∶15,一通电话打来,来者自称网店店主,与她协商缺货事宜。因网购缺货属常事,周俊丽不以为意。
随后,该号码频繁与周俊丽联系,话题内容也渐渐由缺货补货转为“打保证金”。
随着通话越来越密集,重庆市反诈骗网络平台,红色警报闪现。17∶30,铜梁区反诈骗中心接到市反诈骗中心预警信息,定级:“高危”。
记者事后回访证实,这一时间节点,恰是42岁的周俊丽人生中少有的“高危时刻”。
“当时对方说,要交5万元保证金。”持续不断的高压电话像集束炸弹,炸乱了这位女商人原本精明的思维,让她甚至没跟丈夫提及此事。
铜梁区反诈骗中心民警立即拨打周俊丽电话,但电话不是占线就是被挂断。17∶39,连续拨打9分钟后,电话终于接通。民警自报身份,周俊丽却丢下一句“我没有遭骗”,立即挂断电话。
至此,警方不仅基本确定对方被骗,且深感遇到一个躲在暗处的“硬茬对手”。“对方不仅成功通过频繁通话,阻断警方对受害人进行电话预警,并已初步‘洗脑’成功,使受害者拒绝民警帮助。”铜梁区反诈骗中心民警姜振华判断。
紧急预案随即启动。反诈骗中心一边不断尝试通话以稳住受害者,一边同步通知距离最近的民警寻找受害者。
17∶50,正在龙迈建材市场附近的东城派出所民警王志鹏,接到高危预警信息。17∶52,王志鹏已驱车抵达该建材市场。此时周俊丽在与警方的通话中,已带着哭腔:“我5万块都不见了!囔个办啊……”
身着警服的王志鹏赶紧上前。“看到一身警服的我出现,她当场情绪崩溃,语无伦次。”王志鹏迅速退出所有转款界面,发现因未输入验证码,钱尚未被转走。
一场案值达5万元的电信网络诈骗,在警方的争分夺秒中,被成功遏止。直到此时,身在店内的周俊丽丈夫才知晓此事。
“我们基本思路就是‘以快打快’,与诈骗者比速度。”姜振华说。
快点!再快点!
让警察出现在诈骗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统计数字触目惊心,电信网络诈骗案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以铜梁区为例,2018年因此损失1042万,2019年损失1322万元,2020年损失5140万元。
发现难、追查难、打击难,一直是困扰反电信网络诈骗的三大因素。结合多年反诈经验,铜梁区刑侦支队支队长兼反诈中心主任陈烈和民警们提出:能否将警察介入电信网络诈骗的时间点尽量前移,争取在诈骗进行时同步干预?
这意味着,需要警察第一时间出现在“犯罪现场”。
要做到同步行动,须完成3点:精准预警信息,极强调度能力,充足警力。基于大数据智能化,公安部、重庆市、铜梁区构建起三级预警平台,初步实现精准预警,这是首要条件。
剩下的调度能力和警力问题,需要基层自己解决。“全民反诈,就要跳出警方单打独斗对付诈骗者的传统思维。”铜梁区公安局负责人认为,在高技术背景下的反诈骗行动,需要依托科技,但更需要警察的积极主动。
复盘以往诈骗案例,陈烈发现一个棘手问题,即警方以短信甚至电话向受害者预警时,往往会因各种原因被拒绝相信。
“这就需要警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与受害者面对面。1月20日,铜梁区反诈骗中心经过调研,出台《重庆市铜梁区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联动工作机制(试行)》,开始运行这套崭新的反诈骗机制。
全民反诈
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反诈合力
《重庆市铜梁区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联动工作机制(试行)》(以下简称《预联动警机制》)名为预警,但其最显著特点恰是对诈骗案件的高阻断性。
《预联动警机制》为最大限度实现快速反应,将警方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响应速度,压缩到了极致,这得益于对预警信息的集中快速分发。
铜梁公安局不再按照以往层层筛选、研判的模式,而是将反诈骗中心作为预警信息集纳与分发中心。
接到来自公安部、市级或其他部门推送的可能遭受诈骗的信息后,铜梁反诈骗中心立即同时启动预警信息分级、受害者信息查询、多手段干预。这就需要来自刑侦支队、智慧侦查中心、网络安全支队、基层派出所等多警种同步行动。
一套基本标准流程呈现如下模式:预警信息进入反诈骗中心后,会立即被划分为高危、中危、低危级别;同时智慧侦查中心提供信息查询支持并初步发出短信、电话预警信息至当事人;辖区派出所民警也同步收到高危预警信息,赶赴当事人所处地进行劝阻干预。此外,1个小时内,出警民警须上传执法记录仪证实劝阻干预效果,必要时进行二次干预。
“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希望能够实现现场即时反诈。”陈烈表示。52岁的铜梁市民赵品良对此感触最深。4月22日上午11∶57∶16,铜梁反诈骗中心接到市级预警信息,市民赵品良接到疑似诈骗电话,11∶57∶45,赵品良接到反诈骗中心预警电话,耗时仅29秒。“不是每次都顺利,有时群众不相信不理解,我们还是得民警面对面劝阻。”陈烈说。
数据显示,该机制实行以来,铜梁预警信息由1月的1844次,激增到3月的4048次。与此相对,铜梁反诈骗中心仅有3名民警、8名辅警。
为了最大限度挖掘潜力,铜梁公安局陆续出台《重庆市铜梁区全民反诈重点单位动态挂牌整治工作机制》《重庆市铜梁区非接触性诈骗案件预警工作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机制。
“目的就是将网格员、安全员、街道、社区等等可以动员的力量都整合起来,真正实现全民反诈的大格局。”铜梁区公安局负责人坦率承认,现有警力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势,需要链接全社会力量形成反诈合力。
此外,为真正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反诈行动,铜梁公安还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对反诈有功人员无论是基层民警还是其他参与人员,一律给予相应奖励。
统计显示,自《预联动警机制》实施以来,1至4月,铜梁反诈骗中心发送预警短信1.1万条,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170余次,平安员上门劝阻190余次,成功避免了80多万元经济损失。
新闻多一点>>
重庆构建反诈三级预警劝阻体系
一季度避免群众损失6.5亿元
4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获悉,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全市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先,着力构建市公安局、区县公安局、派出所三级预警劝阻体系,一季度为群众避免损失6.5亿元。
据介绍,市反诈骗中心搭建起反诈骗预警平台,汇聚各种渠道来源数据,按照“先发现先推送”原则,再通过大数据自动研判关联发现潜在的电信诈骗被害人。根据潜在被害人的风险行为,将预警劝阻指令划分为特危、高危、中危、低危4个等级,通过反诈骗预警平台下发至区县反诈骗中心和派出所。对于无法明确受害人具体地址的信息,市反诈骗中心开展深度研判明确地址并进行电话预警。
目前,全市各地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组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预警劝阻队伍,建立多警种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建立配套奖励工作机制,全力降发案。区县反诈骗中心接收市反诈骗中心推送的预警劝阻指令后,立即通过致电潜在被害人开展远程劝阻,并根据情况调度属地派出所开展见面劝阻,对地处偏远等原因无法短时间见面的,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劝阻。
今年一季度,全市预警劝阻潜在被害人45.5万人次,避免群众损失6.5亿元。
重庆日报记者 陈波 周松
原标题:反电诈,拼的就是速度!铜梁警方探索多警种多单位联动介入阻断电信网络诈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